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图3

图4
清朝妇女的流行发式可分为两类:满族女子普遍作“旗头”打扮;汉族女子保存汉族发式。当时社会上的发式呈现出多元的趋势。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短发成为当时主要流行发型。年轻妇女在前额留着“前刘海”。民国时期各大城市女子理短发者尤多。1950——1960年,麻花辫发型是未婚女性的主流发型。最原始的麻花辫发型朴实、简洁、利落,充满阳光与活力。1980——1990年,发式千姿百态,随着日剧《血疑》在中国播出,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头成为当时流行范本。

——摘编自李姿霓《中国妇女发型艺术潮流之探讨》

根据材料,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型特色,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06更新 | 307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B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九世纪末《清议报》上的《极东之新木爱罗主义》一文中首次出现了“帝国主义”一词,此文由日文翻译而来,是日本人片冈鹤雄译自美国报刊上的一篇文章
一战结束之初中国思想界批评帝国主义强权逻辑成为趋势,不少人认为帝国主义的强权是世界大战的根源。人类社会的前途不是帝国主义扩张下对弱小民族的殖民,而应是在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原则下促进各民族和平相处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初就接受了列宁的帝国主义概念,同时形成认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形态,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为争夺殖民地而互相冲突,最终走向世界大战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的工具,消灭封建势力的土地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必经之路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指出,无论是否帝国主义国家,是否资产阶级,凡是反对法西斯、援助苏联和中国的行为都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
“二战”结束初期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帝国主义是反民主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帝国主义者、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作了区分,认为只有帝国主义者才是斗争的对象
“冷战”格局形成后毛泽东认为世界上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反帝阵营,帝国主义正组成反动联盟反对社会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但“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帝国主义终将走向灭亡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参考表中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以“建构与调适”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目录阅读法是我们建立对整本书结构化认知的有效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录(部分)

第一章 公元纪年的传入与纪年之争
……
第二章 政治与时间:近代历法改革的历史考察
科学和实用:晚清知识分子的改历观
政府主导下的改历:政治与民俗的对抗
《中年民国生活历》对官方节庆体系的调适
民国时期的历法科普与改历思潮
第三章 近代计时器的更新与时间计量的变化
……
             钟点时间社会化
             感觉与象征一民国文学作品中的时钟与时间
第四章 新式交通与时间
             地球观念的更新与时差概念的传入
             标准时制的实施……
             新式交通与生活中的时间
第五章 时间管理方式的近代变革……
             时间、工业纪律与近代工人
             近代学校兴起与时间管理的科学化趋势
             星期制:工作与休闲
第六章 都市时间:晚清民国时期的上海
……
第七章 守时与惜时:“时间价值”的新诠释
               延年会及其“时间”关切
               守时:一场国家运动
               民国“时间经济”话语解析……
第八章 时间观念的近代嬗变……

——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近代中国时间制度与观念变迁研究》


(1)根据目录,指出影响中国近代“时间制度和观念”变迁的要素,并任选其一加以分析说明。
(2)基于历史阅读的一般程序,请描述你对本目录的结构化认知。
2023-03-23更新 | 49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从西方文明中看到了新希望,又注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沦丧问题。他们力主中西调和,在西方科学、物质文明和东方伦理、精神文明之间寻求平衡。这主张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中外文明呈现融合的趋势B.救亡图存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
C.知识界对中外文明的反思D.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批判继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20年代初在湖南最畅销的新文化杂志是《劳动界》,销量第二的《新生活》亦是小型通俗刊物,排在第三位的才是《新青年》。刊物的销售情况,反映了
A.《新青年》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B.《新青年》宣传新思想遭到人们抵制
C.新文化运动有从精英转向平民的趋势
D.新文化运动脱离普通大众的严重缺点
7 . 1915年,北洋政府推行“烟酒公卖”政策,要求各省区将地方所收烟酒税费解送中央财政。1919年,各省区烟酒税费总收1400余万元,实际送至财政部的仅为260万元。1923年,各省区烟酒税费总收近1600万元,财政部实收约90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政府的离心趋势增强B.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C.烟酒公卖不适应中国国情D.军阀割据阻断国内交通
2021-03-29更新 | 607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九市(眉山、广安、遂宁、资阳、雅安、乐山、内江、自贡、广元)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近代杂志《美术生活》(第16期,1935年7月)有诗曰:“身上旗袍绫罗做,最最要紧配称身。玉臂呈露够眼热,肥臀摇摆足销魂。赤足算是时新鲜,足踏皮鞋要高跟。”该诗从一个侧面说明改良后的旗袍
①具有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特点   ②呈现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趋势
③迎合了当时新潮女姓的审美情趣   ④成为女姓的普遍选择和日常着装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0-06-02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0届高三6月模拟历史试题(学考)
2017·新疆乌鲁木齐·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陈寅恪先生的学术史意义,只有置之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转型以及当时的国际学术特别是东洋与西洋“东方学”(“东洋学”)及“中国学”的大趋势中,才能够得到深入理解。晚清民初即陈寅恪先生进入学术世界前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历史学领域,出现了“历史缩短”、“空间放大”、“史料增多”的新趋势,现代中国学术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中,同时在西洋与东洋的“东方学”(“东洋学”)或“中国学”的刺激下,才出现了巨大变化。

陈寅恪与他的学术同行不仅在学术上能够“预流”,即在大历史问题上与国际学界进行对话与竞争,同时也站在“中国”与“世界”之间,促使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界重视新问题、发掘新资料、探索新领域,突破传统汉族中国历史空间,呈现出中学与西学汇通的新取向。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预流的学问:重返学术史看陈寅恪的意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叶影响“中国学术转型”的主要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史上的贡献。
2020-10-1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7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1920年时新式产业与传统产业所占产值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部门

总产值合计(万元)

新式产业

传统产业

总产值

(万元)

占合计

(%)

总产值

(万元)

占合计

(%)

农业

1049494

1049494

100

制造业

514346

88287

17.16

426059

82.84

矿冶业

29050

10566

36.37

18484

63.63

运输业

58303

28377

48.67

29926

51.33

总计

1651193

127230

7.70

1523963

92.30


A.新式产业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B.生产方式的近代化程度较低
C.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逐渐改善D.传统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