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1923年,孙中山决心学习苏共的组织,“以党建国”“以党治军”“以党治国”。1924年,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改组完全是苏共模式的翻版,强调民主集权制;对三民主义的解释几乎全面套用了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此举旨在(     
A.走苏俄城市革命道路B.效法苏联以开展国民革命
C.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D.改变打倒军阀的斗争目标
2024-04-1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国民党一大上,中共党员代表占到了国民党一大总代表人数的约13%;中共党员在大会产生的中执委正式和候补委员中,占到了25%。中央党部的7个部中,中共党员占据了2个部长,3个部长秘书(相当于副部长)的职位。这表明(     
A.党内合作得到贯彻落实B.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C.中共党员发挥主导作用D.三大政策得到全面执行
2024-03-25更新 | 23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51906年,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主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张。该小传概略地介绍了马克思从出生到去世的奋斗历程,突出了马克思的一些重大理论贡献。该小传着重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视为“马尔克之事功,此役为最”,称该宣言“既颁布,家户诵之”,“万国共产同盟会奉以为金科玉律”,使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的贡献和影响一目了然。小传中花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并译出了宣言中的十条纲领。尽管朱执信并不赞成马克思关于资本起源问题的观点,但对剩余价值理论却有较多的介绍,并且认为资本家的剥削确实是个事实。……1905年孙中山在欧洲就亲自拜访了当时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举行会谈,第二国际的档案材料中还记载着孙中山会谈时说的“我是中国社会民主党人”等语。这就是后来孙中山十分赞赏俄国十月革命并最终提出“联俄”主张的前奏。

——摘编自奚洁人、余源培:《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作用。
2024-02-29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4 . 1915年反日运动的中心口号是“救国”“勿忘国耻”,五四运动则以如何拯救山东为核心议题。 而“五卅”本是一桩影响范围较小的常见涉外惨案,但却以“亡人”危机为口号,掀起了比之前两者规模更大、参与阶层更广的“集体行动”。这一现象反映出(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B.民主革命任务发生改变
C.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D.革命领导阶级走向成熟
2024-02-20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观点认为,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都可以实现“国利”,但私人资本出现“国利”之前必然出现独占独享, 并不能实现“民富”。唯有国家资本才能实现“国利”与“民富”的双重目标。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中体西用B.实业救国C.平均地权D.土地革命
6 . 1925年毛泽东提出“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向反革命派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此后两年,《政治周报》对沙面罢工、五卅运动等重大事件进行了大力宣传,有力地反击了买办阶级主办的报纸。这表明当时共产党人(     
A.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紧迫性
C.保持合作中组织上的独立性D.重视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启蒙
2024-02-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4年,孙中山在北伐宣言中说道:“此战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反革命之根株乃得永绝,中国乃能脱离次殖民地之地位,以造成自独立之国家也。”该宣言表明孙中山意在通过北伐战争(     
A.推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B.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
C.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D.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演讲中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劳工神圣”思潮很快在中国兴起。五四运动中的“六三”大罢工及随之不断发动的罢工运动被视为“劳动运动的曙光”。五四知识分子将初步接受的“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阶级争斗”等概念,运用到对劳工界的社会调查中,以具体事例、详实数据呈现劳工的生存状况,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解释。

——摘编自熊秋良《“寻找无产者”:五四知识分子的一项社会调查》

材料二   钱杏邨调查南京胶皮车夫的状况后认为,车夫“每天就做那非人生活至‘力竭声嘶’也不能供养一家……只给那吃人不出血的资本家弄资产”。包惠僧调查武汉工人状况后提出,要使工人不受资本家的支配,第一,“非先有阶级底觉悟不可,要如何使佢(他)们发生阶级的觉悟?那么,惟有劳工教育四字”;第二,“要打破资本主义,就要阶级争斗,劳工必先有强固的团结”。

——据《劳动界》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知识分子开展劳工调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知识分子开展劳工调查的意义。
2024-01-22更新 | 34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民国时期进步人士在江西修水乡村书写的标语。这两幅标语(       
A.体现了共产党人挽救大革命的努力B.流露出书写者对社会嬗变的消极心态
C.反映了湘赣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D.展现出湘赣民众积极投身抗战的景象
10 . 早在1918年中期,李大钊便开始创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撰文庆祝“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他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估计革命力量时“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上述史实表明(     
A.无产阶级政党成立条件成熟B.思想界普遍信仰马克思主义
C.形成了初步的农民运动理论D.中国民主革命孕育着新转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