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2024·河北保定·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26年10月,武汉三镇为北伐军占领后,革命气氛急剧高涨,武汉工人、学生反帝热情高涨,不断地与英租界警察及英国义勇队(殖民者武装)产生摩擦,双方敌对情绪与日俱增。12月26日,武昌、汉口各界民众共三十余万人举行反英集会,强烈“要求政府立即收回妨害革命工作的租界”。这表明(     
A.国共合作激发工人学生反帝热情B.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C.国民革命形势发展助推利权收复D.北伐进军引发英国武力干涉
7日内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24年11月,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的目的和俄国相同,俄国革命的目的也是和中国相同的。中国同俄国革命都是走同一条路。所以中国同俄国不只是亲善,照革命的关系,实在是一家。”这表明孙中山(     
A.主张联合苏联开展民主革命B.强调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C.决定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D.号召国人积极参加国民大革命
2024-04-1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有人在北伐战争回忆录中写道,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乡土观念及厌恶北军之心理,有助于国民革命军甚大,一旦北伐军出长江后,北上至黄河流域,这些有利条件逐渐淡化,反之北军的乡土观念加强了,故用兵亦渐困难。这反映了(     
A.南北地缘因素对北伐战争的制约B.工农运动影响北伐战争走向
C.政治宣传对动员民众的作用突出D.革命统一战线存在分裂隐患
2024-04-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针对1928—1931年革命文学在上海的兴起,鲁迅说:“这革命文学的旺盛起来,在表面上和别国不同,并非由于革命的高扬,而是因为革命的挫折。”鲁迅所谓“革命的挫折”可能是指(       
A.国民大革命的失败B.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C.红军被迫战略转移D.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2024-04-08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范围内自由主义的失势也影响到中国知识界。 中国知识界掀起了一股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知识界谈论和主张社会主义的人虽然不少,但真正像李大钊等人那样信仰社会主义的并不多,其中就包括了胡适等一批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不少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文章,希望当局能向苏联学习,迅速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他们看到了苏联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却未能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施实际上是长期的渐进过程。1933年初《东方杂志》的“新年梦想”征文中,虽然有20多篇文章不同程度表现出对社会主义的集体诉求,但几乎没有一篇从学理的层面加以阐述的。与五四时期比较,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想明星则寥寥无几。其后,由于民族主义思潮高涨,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潮逐渐趋向没落,并最终被掩盖于抗日战争的浪潮之下。

——摘编自郑大华、谭庆辉《20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简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11月到1919年年初这段时间是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最兴奋激动的时刻。中国经历了极短暂的历史狂热期,从1918年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关于处理战后问题的十四点建议(“十四点原则”)传开,到11月停战协议签字达到高潮,直至1919年夏季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消息传出来为止,这段时期大众是在“公理战胜”“劳工神圣”(由蔡元培提出)两个口号中度过的。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狂热时期,也是民族大觉醒前的狂热时期。

——摘编自李永昌《觉醒前的狂热——论“公理战胜”和“劳工神圣”两个口号》

材料二   严复曾支持中国加入世界大战,可是欧战结束后,严复彻底幻灭了,认为唯有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才能解救中国和西方。梁启超目睹了战争的可怕影响之后断言:这场欧战近乎消灭了人类文明。他放弃了达尔文主义,认为东方现在可以提供一些西方所没有的价值。

——摘编自朱继军《从国家建构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一书谈起》

材料三   (一战后)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理与欲的和谐和平衡”,中国文化处在一个高于西方文化的水平上,中国文化当引导西方人走向儒学之路。

——摘编自徐国琦著,马楠、张春田译《何为中国:1919年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结束前后“公理战胜”和“劳工神圣”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觉醒前的狂热”。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国人对西方文明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4-04-0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1925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北京学生联合会、爱国运动大同盟、北京国民外交代表团、京师总商会等数十团体共同组织的关税自主大示威运动,参加群众达5万多人。随后,这场运动迅速推向全国各地。这场运动(     
A.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B.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得益于中国人民的全面觉醒D.促使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6年10月,黄克在广东《清远农民运动报告》中写到:“一般农友皆以依赖政府之心而起……不一月而组织甚众”,后“革命军大部分离粤北伐,随后又传来在长沙受挫的消息,农民因之恐惧,农会也大为动摇”。据此可知(     
A.政治局势影响农运状况B.农运重心伴随北伐转移
C.通讯报道干扰农会活动D.国民革命重视农民力量
2024-03-04更新 | 391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河间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9年4月1日至5月1日,北京《晨报》刊载了陈溥贤的一系列文章,《近代社会主义鼻祖马克思之奋斗生涯》指出《资本论》是“不朽名著”;《各国要承认列宁政府了》解释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真实含义;《人类三大基本权利》指出生存权、劳动权、劳动全收权是“人类三大基本权利”。这些论述(     
A.指导了上海工人罢工斗争B.实践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C.启发了中国人民思想觉悟D.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0 . 据图可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兴起(       

A.受地缘综合因素影响B.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
C.呈现“星火燎原”之势D.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024-03-01更新 | 17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