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是1935年5月、6月发生的部分事件。这反映出
15月29日,日本提出“平津二十里内及京奉沿线两侧不得驻中国军队”
25月30日,日本政府公开宣称“这次华北事件由军部负责解决”
36月6日,日本军部“向驻华日军发出重大的训令,要他们执行断然粉碎之手段”
46月7日,日本驻华武官向“中国政府提出*最后的哀的美敦书’(最后通牒)""两三日内,华北形势极堪注意”

A.日本对华侵略蓄谋已久B.中日军事对抗加剧
C.日本正在加快侵华步伐D.国民政府积极御侮
2 . 1934年顾颉刚在《禹贡》杂志发刊词中写道“东邻蓄意侵略我们,造了‘本部’一词来称呼我们的十八省,暗示我们边陲之地不是原有的……我们希望通过有一部中国通史出来,好看看我们民族的成分究竟怎样,到底有哪些地方是应当归我们的”。由此反映出
A.抨击日本全面侵华B.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C.民族危机日益加深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22-01-27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体现了本民族的精神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期,“其王朝会,必陈设仪仗,奏国乐”,而且不同等级、不同场合所演奏的“国乐”有着严格的规定。作为一种宫廷的仪式音乐,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礼崩乐坏”,但却随着皇权不断强化被后世历代王朝所效仿和传衍。魏晋南北朝时期,“谣俗”和“四夷杂歌”成为宫廷音乐的重要来源。两宋时,大量民间歌伎、乐工成为宫廷乐师,使统治者参照“雅正之乐”的标准,作出形式和内容上的规范和取舍。明清时期的“国乐”则都交由道士或僧人主持演奏,以满足统治者利用宗教祈福的要求。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国乐”应该是体现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国歌”就是最典型的表现。

——摘编自洪学明《论术语“国乐”》

材料二   《马赛曲》(1792年诞生,1795年被定为国歌):“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压迫着我们,祖国大地在痛苦呻吟……我们渴望珍贵的自由,决心要为它而战斗!”

《国际歌》(1871年诞生于巴黎公社失败后,1917年后被苏联定为国歌,1944年被定为苏联共产党党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诞生,1949年被定为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乐”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首国歌,分别分析其创作的历史背景。
2022-01-27更新 | 37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C.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
D.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10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合理性。
2022-01-01更新 | 541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5届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下图为发表于1931年的漫画《东北事件》。该漫画
A.描绘了列强共同控制东三省的状况B.揭示了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失败
C.体现了国联解决中日冲突的努力D.昭示了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
7 . 1935年8月25日至27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召开会议,指出中共的迫切任务是“不仅吸收最广大的、真正革命的、有觉悟的和忠实的分子,而且吸收中国社会上各阶级和阶层中,一切可能的、那怕是暂时的动摇的同盟者及同路人”共同参加民族解放斗争。据此可知(     
A.中日民族矛盾正逐渐成为主要矛盾B.中共准备联合最广大的抗日同盟者
C.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有重要影响D.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成为共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前后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深化之最集中表现,即在自觉理解了反帝反封建二者的统一,并以日趋自觉的态势推进爱国斗争。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兴起正反映了这一新的历史场景。

——摘编自卫金贵《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中国的民族主义,起源于“华夷之辨”,到近代,经历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反帝反封”,中国民族主义实现了其理论形态的现代转型与重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的抗日民族主义逐步高涨,最后达到了顶峰。它依次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即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前夕,为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一次高潮;从一二.九运动到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夕,为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二次高潮;七七事变后,随着全民族抗战的全面展开,抗日民族主义思潮高涨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李治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深化”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抗日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
2021-12-2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9 . 下图所示,1933年2-5月,中国馆藏历史文物大迁徙:古文物馆2631箱,图书馆1415箱、文献馆3773箱秘书处5608箱又64包,共计13427箱又64包。此次文物迁徙
   
A.是文物免受战祸破坏的重要举措B.是改变中国文化格局的主动调整
C.弘扬了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D.满足了新生活建设运动文化需求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31月,《东方杂志》在第30卷第1号以《新年的梦想》特号专刊的形式对“梦想的中国”来稿进行刊载。

材料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
阶级2758
教育2750
帝国主义2341
民族2170
日本1838
社会主义1320
世界大同1113次(“大同世界"视为近似词归入此类)
文化2234
世界大战56

——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


提取材料信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对其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