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35年12月,毛泽东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理论分析,提出用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有利于(     
A.促进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D.争取和团结更多的力量来共同抗日
2024-04-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发生后的声明的简编。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声明

基本观点

坚持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立场,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用一切方法联合南京左派,争取中立派,反对亲日派,以达到推动南京走向进一步抗日的主场打破日寇及亲日派利用拥蒋的号召,发动内战的阴谋。

同情西安的发动,给张扬以积极的实际的援助(军事上的与政治上的),使之彻底实现西安发动的抗日主张。


切实准备“讨伐军”进攻时的防御战,与“讨伐军”以严重的打击,促其反省,这种防御战是为了促成全国性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发动。

A.明确了反蒋抗日的基本主张B.反映了国共关系已经发生转折
C.阐明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D.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32年初,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2月28日,英法美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国民革命军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这一事件(     
A.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B.表明“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达到顶峰
C.为日本再次侵略中国积蓄力量D.促进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7年,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号召进行识字运动,下图是边区报刊刊发的推广这场运动的漫画,画中的青年同属于一个识字组。该漫画可用于佐证当时(       

A.青年民主意识的提升B.文化救亡活动的开展
C.边区的教育水平较高D.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湖北·三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抗战时期的外交

材料一   国民政府最初向英国寻求金融借款是在1934年底。为缓解白银外流提出1.5亿英镑的借款,但因数额过大且违反新四国银行团(由英美日法组成)的原则被英国拒绝。出于缓解东亚紧张局势并维护在华英商利益的考虑,英国于19352月提出一个由英美日法四国联合对华提供借款的计划,并由四国各自派财政专家赴华考察,但该计划未能完全落实。1029日,李滋罗斯将借款一事告知日本驻华大使有吉明,询问日本是否愿参与,日方没有立即回复。

——摘编自王钊《19351937年中英金融借款交涉》

材料二   19371011日,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段茂澜拜会英国驻华大使馆中文参事包克本,提出“缅甸云南一线,缅甸境内有拉(腊)戍城至中国边境未经修筑之公路仅一百八十公里,我国云南境内有弥渡至边境亦只三百八十公里”,希望英国“秉援助中国抗战之义,即日兴修自拉(腊)戍至缅交界之公路,俾能由缅直通于中国公路”。113日,英国外交部正式授权贺武:“可以向中国政府表示英国政府与缅甸政府在原则上同意修建连接中缅的直通公路。”

——摘编自孙歌《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英修筑滇缅公路交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英金融借款交涉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中英交涉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024-02-02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2,16+4模式)-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所示是我国局部抗战时期涌现的部分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     

作品

作家

简介

《咆哮的许家屯》

艾芜

歌颂东北地区人们的抗日斗争,表现民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死线上》

阳翰笙

反映淞沪抗战的短篇小说。

《兄弟》

王余杞

表现守旧家庭与反叛逆子之间的对立冲突,展现青年学生突破家庭束缚、涌入革命浪潮的人生轨迹。
A.以敌后根据地的抗战为主要题材
B.反映出抗日救亡运动遍及全国
C.真实描述了民众抗日历程的艰难
D.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时代责任感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政府兵工署于19377月至194010月,把原先分布在中东部的兵工单位陆续搬迁到抗战大后方。在此期间,兵工署署长俞大维签发了《兵工署更改各兵工厂名训令》,要求“查本署所属各兵工厂现多已择地迁移,原有名称与新迁之所在地多已不相符合”,“故拟重新厘定,按数字排列,并为对外秘密起见,不冠以地名,仅简称为军政部兵工署第几工厂”,“尤可使外人闻及厂名,对于兵工实力及厂址所在不能明了真相”。兵工署先后在长沙、重庆、昆明等地设立办事处,协助和解决内迁兵工单位搬迁过程中在这些地区勘察厂址、租赁场所、督饬复工等事宜。这次兵工单位的内迁,保住了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自主给养的生命线,为中国兵工事业壮大汇集了大批人才。

——摘编自熊杏林、李清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企业内迁组织与管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厂内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厂内迁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卢沟桥事变后新辟航空线图(1937—1939年)。这些航线的开通意在(     
A.维护并扩大敌后根据地的规模B.为抗战争取更大生存空间
C.加强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联系D.削弱日本空军的作战能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七七事变后,苏联谴责了日本,主张援助中国,但由于美、英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苏联拒绝了中国签订“中苏互助条约”的要求,只同意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得同意。1937年8月21日,中苏在南京正式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虽然国民政府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这毕竟是中国外交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条约签订后,苏联开始在军火物资、飞机以及军事技术人员等方面,大量援助国民政府,并与中国签订了信用贷款等协定。与西方大国对侵略者持纵容态度相比,苏联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对苏联而言,签订的条约阻止了国民政府接受日本的和平条件,成为中国坚持抗战、不与日本妥协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编自刘小宁《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1935年底开始,国民政府投入较多的力量从事国防工事的构筑。1936年春季前后,国防工事的构筑全面展开。到七七事变前,浙江、山东、河南、晋绥、察冀各区第一期国防工事基本完成。这表明国民政府(       
A.积极准备“围剿”红军B.加强了应对日本的战备
C.着力实施全面抗战路线D.放弃了依靠英美的幻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