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55年第一季度末,国家计划委员会与中央燃料工业部联合指示,上海电业管理局自1955年第一季度起在上海地区试行电力分配,达到节约用电之目的,并于第三季度在京津唐地区继续执行电力计划分配,继而陆续在全国铺开。此举为了(     
A.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确立B.加快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C.促进增产节约运动开展D.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求
2023-09-09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了1949-1964年中国粮食产量情况。

年份粮食产量(万吨)同比增长(%)年份粮食产量(万吨)同比增长(%)
1949113181957195051.19
19501321316.741958200002.54
1951143698.75195917000-15
19521639214.08196014350-15.59
1953166831.781961147502.79
1954169521.611962160008.47
1955183948.511963170006.25
1956192754.7919641875010.29

——摘编自林兆木等《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农业政策演变”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4年1月,在北京展览馆的建设工地上,当工程进入冬季施工最紧张的时候,18名青年团员自发地成立木工青年突击队,以181个工日完成原计划478个工日的任务。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青年木工技术水平高超B.社会主义社会的氛围良好
C.“左”倾的错误有所抬头D.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9年,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通过决议,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成为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五一”劳动节。表5体现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五一”劳动节的重视。

时间

内容

1927年5月1日

中共发表《告中国民众书》,提出:“今年中国工人阶级的‘五一运动’,绝不仅是宣传示威而已,中国工人阶级已经要力争自己阶级利益的保障,用自己的力量保障革命的胜利和工人阶级的利益。”

1939年4月12日

《中共中央关于开展职工运动与“五一”工作的决定》提出在“抗战中去解决工人实业、饥饿的问题,以增加抗战建国的力量”

1948年4月30日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促成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等一系列重大方针

1950年4月29日

刘少奇在“五一”劳动节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劳动者是文明的创造者,劳动者应该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人们”

1961年5月1日

毛泽东指出“工人要有革命骨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1984年5月1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文化科学水平较高的一部分,要搞四个现代化,必须把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和成立后两个阶段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2)从表中新中国成立前和成立后各选一个时期,对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进行合理解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3年钱大昕创作的年画作品《把自己满意的人选出来了》。下图描绘的是当选者胸前戴大红花与大伙见面的场景,该年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民主的确立B.人民群众拥护党的领导
C.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D.人民群众参政热情高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从“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党带领全体人民孜孜以求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国情的中国特色。

——摘编自2022年9月27日党建网

材料二:中国现代化的演进特征



结合材料,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为1952-1956年全国各种经济成分(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其中,①和④分别代表的是(     
经济成分
1952年1.50.719.171.86.9
1956年53.47.332.27.1
A.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B.国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
C.国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D.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代作家张洁创作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是现代中国反映四化建设、工业改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此书首次出版于1981年,书中情节主要反映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小说梗概如下:重工业部副部长郑子云支持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进行改革,却遭到部长田守诚的反对;陈咏明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在厂里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同时关心群众,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女记者叶知秋写了有关陈咏明改革的报告文学,反响很大,但有人借机造谣中伤郑子云。田守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暗中也与郑子云展开较量。小说的结尾写到选举党的十二大代表,尽管田守诚部长耍尽花招,郑子云仍远远超过了他,获得了1006:287的压倒多数票数,最终当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故事梗概中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写明观点,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9-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鲁迅艺术文学院在延安成立,学院创办之初,坚持教育与耕作相结合,讲授自然科学的生产技能,以应付生活困难问题。广大师生充分发展了劳动活动的能力,获得知能训练(帮助个体提高智慧能力的训练方法)和经验以创造新生的环境。鲁迅艺术文学院带领学生开荒种地,在自力更生的劳动中逐步展开了教学活动。1940年,鲁艺学员在二十余天的时间里共翻地616.5亩,播种谷子190亩,种黑豆25亩,种洋芋155亩,种玉米、豆角13.2亩,种树690株。在教育与耕作的结合中,广大师生进一步培养了劳动品质,丰富了创作源泉。

——摘编自于欣《延安时期高校劳动教育演变研究——以延安时期四所高校为个案》

材料二   1949年9月,《共同纲领》提出将“五爱”作为我国公民的公德,“热爱劳动”就是其中之一。1950年6月,北京农业大学创办“农耕学习班”,学校中的15位教授、讲师、助教组成工作团到东北垦区指导工作并总结部队生产的经验。1950—1952年,华东区12所高等工业学校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在厂矿企业生产实习中获得很多实际知识,对所学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大连工学院等学校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在参加生产实习后有显著进步。1954年暑假,北京市发动16所大学和6所中学,参加苏联展览馆挖湖工程的义务劳动,共挖土约5542立方米,完成全部工程的一半工作量,为国家节省成本高达2100余万元。

——摘编自苏琼《建国初期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研究(1949—196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鲁迅艺术文学院劳动教育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与50年代学校劳动教育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劳动教育对当今时代的意义。
2023-09-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三部分新考法专练3五育并举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农村治理路径明显变化的60年,最能反映这场变革的是农村治理方式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仍然是一个分散的乡村社会,国家就借助土改和合作化运动把家庭从旧的地方束缚中部分地解放出来,开始了由互助组和初级生产合作社到建立新联盟的过程,初步建立乡、村基层政权,呈现乡、村政权并存。国家在农村诸多力量博弈中的全面获胜则以1958年人民公社体制的实施为标志。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农村社会的治理转向村民自治模式,在这种治理模式中,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收至乡镇。乡镇以下的村则实行村民自治,村民自己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村级公共事务由本村村民自我管理。1982年村民自治写进了宪法,自1983年到1985年,全国基本完成了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工作。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自治的性质和地位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

—摘编自戴玉琴、高广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治理模式变迁的路径、影响和走向》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变迁的特征。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新中国农村治理模式变迁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