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2 . 有学者说:“政府主导下的资源动员和分配模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性。……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特点,毛泽东后来(1958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此可知,该总路线实质上是一种
A.物质刺激
B.意识形态的对抗
C.精神鼓励
D.不均衡增长战略

3 . 古今中外无论何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都关系着国计民生,历来政府都重视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三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摘自《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材料四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有计划地发展重工业,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1930年,斯大林又一次教导俄国农民,使他们明白共产主义制度是什么。他正式使俄国的农庄集体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人民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制定的目标未能达到的原因。

(4)在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借鉴了材料四中苏联的哪些做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4 .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因国民经济调整而被迫推迟的经济计划是
A.第二个五年计划
B.第三个五年计划
C.第四个五年计划
D.第五个五年计划
5 .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十年颂歌》中写道:“我们难忘的/一九五八呵!/我们的/千万座/小高炉!/烧起来!/烧起来!/看我们/几千万/钢铁大军,/伟大的创举——‘小土群’!”这首“颂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期间的工业化建设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6 . 1958年2月,为“加强田间管理”、保障“粮食放卫星”,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麻雀因“偷盗国家粮食”而在“灭四害”运动中被确定为“四害”之一加以捕杀。当时这一举措
A.保障了全国各地粮食丰产
B.是运动式经济建设的写照
C.改善了人民公社生活环境
D.是伪科学大行其道的表现
7 . 1961年,邓小平负责起草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对国家要实行“五保”: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由此可知,该条例的主旨是
A.减轻人民公社化带来的损失
B.调整企业生产秩序
C.阐明国家实施计划的必要性
D.优化工业经济结构
8 . 20世纪50年代,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推广良种、密植等,麻城县就出现了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人们对此异常惊喜,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这说明( )
A.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B.农业的变革与发展催生了跃进思想
C.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失误D.科学实验的成就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9 . 人民公社推行后,出现了“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景象。这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B.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C.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
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10 . 1960年,黑龙江省基本建设投资达21.49亿元;1961年,基本建设仅投资7.32亿元,比1960年减66.5%;1962年,又压缩到5.71亿元,比1961年又减少2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平衡国民经济比例的需要B.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影响
C.八大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D.大跃进中浮夸风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