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记者凤翔所写《深圳人与深圳精神》是反映深圳变迁的一篇重要新闻报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渔民村村史》记载,渔民村人最早是漂泊在东莞一带的水上人家。这些被称为“水流柴”的东莞人路过罗湖桥时,无意间发现深圳河水清鱼肥,于是决定住在这里打鱼。近代以来,尽管这片土地与香港近在咫尺,但却异常贫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政府的鼓励下,渔民们开始上岸盖草棚、辟鱼塘,开始定居生活,然而生活依然非常清苦。

改革开放春风吹来,渔民村的村民们开始展开小额贸易,组建运输车队和运输船队,发展养殖业,随后办起了来料加工厂。渔村逐渐富裕起来。1992年,随着全市进行农村城市化改造,渔民村人一夜间变成了市民。原本的村集体企业也变成了股份制公司。由于外来人口增多,不少村民乱搭建住房用于出租,导致缺乏管理,村里卫生很差,污水横流,老鼠乱窜。2001年起,渔民村开始改建工作,新建了综合楼和小高层,成立了物业公司专门管理房屋出租。2008年后实行智能化社区管理,成为城中村改造的样本。

——摘编自凤翔《深圳人与深圳精神》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有哪些史料价值。(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表述成文,论据准确,逻辑清晰,不少于280字)
2 . 人口流动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宋代流民的规模很可观,少者几千,多者十几万。隆兴二年,诏“开封府及京东西、淮南、江东、河北、河东路,明道二年以前流民去乡里者,限一年令归业者,仍蠲(免除)赋役一年”。……负责登记工作的是在城各厢官吏,“每见流民,逐家尽底唤出本家骨肉,亲自当面审问的实人口,姓名口数。逐家便给历子一道收执,照证准备请领米豆”。……也有流民由于资产的雄厚,转变为坊郭户。一部分寄居在城市的流寓之人取得常期定居权。

——摘编自陆爱勇《宋代城市人口管理探析》

材料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流动成为时代的必然产物。国务院于198410月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至此,农民涌向城镇的闸门逐渐开启。随着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镇,城市的铁路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巨大压力。1989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严格控制民工外出的紧急通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后,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政策也由“控制盲目流动”调整为“鼓励、引导和实行宏观调控下的有序流动”。

——摘编自尹德挺《改革开放30年我国流动人口政策变迁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针对城市流民采取的管理措施,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政策的影响。
2022-05-31更新 | 414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测试卷历史试题
3 . 湖南、常德位于我国中部,是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的近代部分共收录名人750人,其中湖南籍的84人,占同期总人数的11.33%;《人才杂志》编辑的《中共党史人物简介》一书介绍的515位人物中,湖南籍的有89人,占17.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52名领导人中,湖南籍的有10人,占19.2%;19559月在授予10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中,湖南籍的3人,占30%,再一次出现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局面。这些人才群体中,有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魏源,有曾国藩等军事儒将,有谭嗣同等维新代表,有黄兴、宋教仁等辛亥革命志士,有毛泽东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摘编自杨金鑫《湖南历史上人才群体初探》

材料二   1949729日,常德解放,称常澧专区。829日,湖南省政府将常澧专区改为常德专区,辖92市。

1958年,全常德专区建立人民公社199个,生产大队2322个。

1968年,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常德专区改称常德地区。

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4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通知,建立省辖常德市。常德市管辖武陵、鼎城2区及安乡、汉寿、澧县、临澧、桃源、石门6县和津市市。

——《湖南乡镇简志(常德市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8—1988年常德行政体制的变化,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022-05-12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五)历史试题
4 . 中国近现代农村的革命与建设。

材料一   19271月开始,毛泽东考察了湘潭、湘乡等五县,行程七百公里,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1947年,毛泽东指出:“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并把土地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把中国农民当作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领导农民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奔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材料二   1982年,中共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推动了农村改革步伐,促进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改革。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正式规定人民公社要政企分开,建立乡政府。1987年,全国人大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提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责以及村民会议的权力和组织形式等都作了比较具体、全面的规定,从此村民自治工作进入了制度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中国农村革命在认识上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以后,欧洲国家产生了政党,并在后来逐渐演变为近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中国改革开放既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又完成了从计划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政党体制来看,超政党体制是现代中国成功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汪波《西方政党政治与超政党体制∶比较与竞争——兼论中国政党制度的生命力》


根据材料,就西方政党体制与中国超政党体制的比较中任选一个或数个比较项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1-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2022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农村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是土地制度问题,由此而形成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农村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危机四伏的社会。以梁漱溟、晏阳初为代表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力图在已有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秩序下,通过非暴力的社会改良,拯救农村、复兴民族,重新回归社会和谐,实践自己的理想。历史已经证明,这一理想及其实践诚然可贵,但是收效甚微,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风起云涌的社会环境,激烈的政治革命、武装斗争,并没有给农村改良运动大 多的实践空间和时间∶在时尚革命、推崇暴力的近代中国,以改良为主要手段的,温和的、非暴力的实践,非但很难具备实现的条件,而且对于暴力斗争的双方都难以讨其好。

——摘编自张忠民《和谐的努力与幻灭———略论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二   2006年,中共中央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已经形成了粮食、高牧,搐菜,水(干)果等种养殖业为支柱的若干产业,一些特色经济发展快速,优势突出,农村商贸物流和县域旅游产业有了巨大发展。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多,图书馆、科技推广站等设施逐渐建立和完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不良社会风气逐渐减少,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超过90%,家用电器种类和质量不断增多和提高,住房质量大为改善,村庄整体布局逐渐美观。通过村务公开、管理民主、财务透明、民主选举等措施,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途径不断增多,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

——摘编自刘利雨《论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乡村建设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北魏孝文帝起,历代均田制的实施,就是不普遍的、打折扣的。以唐代为例,尽管唐初均田令规定授予民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但各级官员利用特权大量占田,“公田”日少,再加上“丁口滋生”,政府并没有足额土地授予民众。唐代开元年间的户籍文书记载,有户主余善意应受田一顷六十一亩,实际只受二十八亩,但要交的租调却一点未减,需要“纳租二石(“一丁之租”)。民众苦困,“耕者日少,田有荒芜”,到武则天时,“天下户口,亡逃过半”。

——摘编自杨志玖《论均田制的实施及其相关问题》等

材料二   明代前中期江南平原实行水稻一年一作制,一个无牛农户可种稻25亩上下,自明后期以来,水稻与春花轮作的“新一年二作制”逐渐推广。在这一新的耕作制度下,时人提出:“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一十亩”。在苏州、松江等江南蚕业和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妇女大多不下田劳动,所以农户耕田更要少一些。明后期以来江南“人耕十亩”经营规模的出现和普及表明这种经营规模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其他经营规模更佳。

——摘编自李伯重《“人耕十亩”与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在分析均田制走向崩溃的原因时所选取的视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以来“人耕十亩”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从唯物史观角度对该现象的合理性进行解读。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经营规模谈谈你的看法。
2022-04-30更新 | 28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19884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1988625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19919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   1982年,中共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推动了农村改革步伐,促进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改革。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正式规定人民公社要政企分开,建立乡政府。1987年,全国人大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提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责以及村民会议的权力和组织形式等都作了比较具体、全面的规定,从此村民自治工作进入了制度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颁布经济法律法规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经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1949~
1958
护照中有法文、英文、俄文标识。护照号码多为6位印别号码,多前往苏联、东欧国家。
1959~1978将护照中俄文改为法文,外文以英文、法文两种文字为主。护照开始增加简单防伪特征,如水印、凹版印刷等。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1978~1990年将之前护照中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文字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护照号码逐渐升至7位数号码,新中国迎来了公民因私出国的第一个高潮。
1990~2000逐渐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护照标准设计,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护照号码由7位升为9位。
2000年以后普通护照签发数量又迎来一次新的高潮,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2012年5月启用电子护照,我国护照签发迈入全数字化的新时代。

——摘编自李悦勤《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与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及其确立的背景。
(2)上表能够反映我国护照变化的多种趋势,根据材料指出一种趋势,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2021-03-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977年,我国就业结构的产业分布(劳动力比重)变动情况(%)


材料二   1978-20O3年,我国就业结构的产业分布(劳动力比重)变动情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蚌珠《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2003年与1953-1977年相比我国就业结 构的产业分布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2003年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原 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