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校之日

(这是一篇成文于两河流域公元前2100一前2000年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泥版文献,描述的是一名学生的学校生活)

来到学校时,班长问我道:“为何来迟迟?”畏惧油然生,心在怦怦跳。在老师面前进学堂,我鞠躬深弯腰。校长把我泥版读,(然后对我道:)“因为泥版缺一角。”于是我挨藤条。老师有一位,专把校规管,正在四处转。为抓违规者,到处仔细看。“你衣冠不整太邋遢!”于是我挨板。稍一不留神,不知说了啥?负责安静的人(说)“未经我允许,为何要说话?”于是把我打。负责坐姿的人(说)“未经我允许,为何脖子不挺直?”于是把我笞。负责纪律的人(说)“未经我允许,为何站起来?”于是我把板子挨。门卫(说)“未经我允许,为何出校门?”于是把我打一顿。负责水罐的人(说)“未经我允许,为何取水饮?”于是把我打一顿。负责苏美尔语的人(说)“你竞把阿卡德语说!”于是打了我。我的老师(说)“你手太笨拙。”于是打了我。

——摘自拱玉书译《在校之日》


(1)据材料,概括当时学校教育的特点。
(2)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其史学价值。
2022-07-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这一时期的中国、印度和希腊……深刻影响了此后整个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的法律只针对罗马公民而言,居住在罗马城的外邦人不享受法律所提供的保护,此为公民法。随着接二连三的争霸与扩张战争的进行,罗马的统治疆域扩大,殖民城市的增多,臣民数量的递增,军团与当地民众的矛盾凸显,公民法已然不适用,因而逐渐形成了能够适用于罗马统治疆域内一切臣民的法律——万民法。

——肖丽《罗马海外殖民城市的建设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与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处于“轴心时代”的东西方文明对外扩展的方式,并说明此时东西方没有建立直接联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是如何对庞大帝国进行治理的?你如何理解文明扩张与世界帝国之间的关系?
3 . 下表是古代世界一些大帝国的交通状况,他们发展交通的根本意图在于(     

国家

交通

罗马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与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盛况

统一后,修建了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波斯

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2400多千米的“御道”

A.便利帝国人口流动B.调动军队巩固统治
C.推动丝绸之路开通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2022-07-04更新 | 463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一组图片为世界古代史上不同地区著名文学作品的中译本封面。对这些文学作品说法正确的是
A.均是英雄史诗,且掺杂神话传说,史料研究价值不大
B.反映重要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体现了文化的共通性
C.展现不同地域文明的独特魅力,呈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D.《荷马史诗》影响其它三部作品,说明文化间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埃及段一样干旱少雨,但两地的不同之处在于两河流域的平原辽阔,没有周期性的泛滥,偶尔一次大泛滥会造成巨大灾难,居民几乎无处可躲。由于平原辽阔,缺少天然的防御屏障,这里易被外族征服,因此在编年史上不断更换不同民族建立的王朝。”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洪水和方舟传说有一定依据B.两河地区依靠对外移民生存
C.地形屏障阻断文明之间交流D.两河流域容易形成稳定王朝
2022-06-07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出自于美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德兹的名著《世界:一部史》,它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基本情况。作者使用此表意在说明(       
地理漫长的陆地边境与狭窄的海上通道阻碍了军队与信息的流动
文化帝国边境之外的日耳曼民族觊觎罗马的财富;
“南北”繁荣差距导致嫉妒与仇恨的产生;
蛮族对罗马人身份的有限认同
经济贸易逆差导致帝国财富的流失
A.地理环境阻碍了罗马的崛起B.多重因素导致罗马帝国衰落
C.地缘政治决定了帝国的命运D.帝国的统治不利于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希腊哲学里,学者们直到最近才发现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其开导词与赫西俄德的《田工农时》惊人的类似。这表明
A.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源头B.两河流域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
C.两河流域对西方世界文化影响广泛D.两河流域对希腊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2022-06-01更新 | 205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3个季节,第一个季节叫阿赫特,意为“泛滥”,又称泛滥季;第二个季节叫佩雷特,意即河水退却,也称播种季,第三个季节叫夏矛,是“无水”季节,也叫收获季。这种划分反映古埃及文明
A.数学方面的成就突出B.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C.天文历法的高度发达D.农耕技术水平的高超
9 . 两河流域与埃及相距不远,从遥远的古代起,这两地的居民就有一些断断续续的接触,也有一些文化上的交流。但这两地的文化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B.民族习俗的差异
C.宗教信仰和文字的不同D.交通工具的限制
2022-02-22更新 | 878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海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苏美尔人在圆筒上雕刻图案,在柔软湿润的黏土上轻轻滚动圆筒,就可以复制图案(下图),永久记录所有者的名字,由此圆筒变成“印章”。任何有财产的人携带印章,滚压出相符的印记,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权利。据此可知,此时的苏美尔地区(       

①出现了贫富分化             ②发明了字母文字
③进入了文明阶段             ④雕刻技术领先世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2-21更新 | 905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