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智者具体是指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各地巡回授课的“教师”。他们主要向年轻人传授论辩术,并收取费用作为回报;他们很少讲授自然科学知识,且注重实际利益。由此可知,这些智者(     
A.适应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B.服务于社会特权阶层
C.以发展直接民主制为己任D.热衷于投机城邦政治
2023-09-30更新 | 40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一位学者曾言:“雅典人民可以废除任何想废除的东西,没有哪部法律可以约束全体,这一自由最终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这主要体现了雅典(     
A.自由民主演化为专权B.人民法治观念淡薄
C.民主政治有一定弊端D.邦民推崇极度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A.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B.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D.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2023-09-28更新 | 126次组卷 | 3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农耕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是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欧美学者称其为农业革命。这次变革(       
A.出现于公元前1万年前B.主要起源于非洲地区
C.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D.使人类成为食物生产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直到公元前3世纪,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基本上还保留着旧氏族部落时代简政的特点,没有一套复杂的官僚机构,没有很多公务人员。但是国家机器依旧运转,而且能发展壮大。以下表述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罗马帝国的简政具有统治传统B.只有少数公民有资格参政议政
C.罗马共和国具有民主政治的特征D.简政适应了当时罗马发展的需要
6 . 【古代文明与人类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主要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3-08-09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亚历山大重用波斯降臣,尊重波斯的文化习俗,甚至举行波斯宫廷礼仪,以获取波斯人民的信任。另外,他还鼓励不同地区的人通婚,他自己则带头娶了波斯的公主。同时,他还把东方的治理模式引入西方,在西方实行行省制度。亚历山大的这些措施(     
A.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支持
C.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融D.破坏了波斯的文化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随着罗马国家版图的不断扩大及公民权、半公民权的授予,制定统一的法律来要求人们遵循成为必然要求。比如万民法的设立,调整了罗马公民与新征服地区人民的关系;比如“叛国罪”的实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表明罗马法的实施(     
A.调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B.有力地维护了罗马共和政体
C.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D.使公民具有了社会责任意识
2023-06-11更新 | 163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不同文化间的接触、碰撞,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共和国是贵族专政,适用习惯法,贵族垄断着立法权和司法权。平民形成了一股足以和贵族相抗衡的力量,双方斗争非常激烈。公元前5世纪中叶,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提高平民政治经济地位以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压迫,并以三次“撤离运动”向贵族施压。公元前454年,元老院设置由贵族及平民各5人组成的10人法典编纂委员会,并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经森图里亚会议(公民大会)批准,称《十二铜表法》。

——摘编自高攀《古代中西方成文法典之比较一一以<法经>与<十二铜表法>为例》

材料二:阿拉伯文化不是对单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吸收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又继承埃及、波斯、印度等东方文化,它是许多民族文化在伊斯兰教社会中融合而成的。因此,阿拉伯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文明的发展促使阿拉伯的许多学科如文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学等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传入欧洲,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阿拉伯文化的传入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根据需枫的《阿拉伯文化的综合与继承》等资料整理

材料三: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自然科学是其主要部分。这些西洋学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新鲜的:欧几里得几何及其演绎推论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世界舆图使中国人获得了新的世界概念。对此,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明代科学文化界的先进人士,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徐光启在其著述中多次谈到,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多所未闻”;从其学习与钻研中,他感到有一种“得所末有”的“心悦意满”;在驳斥反对派的诘难时,他更鲜明地指出,外来文化“苟利于中国,远近何论焉”。李之藻也说,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物理、几何等科学,“有中国累世发明未晰者”。方以智在《考古通论》中指出,西洋学术能“补开辟所未有”。这种对外域学术的开明态度,反映了中国早期启蒙学者的宽阔胸怀。

——摘编自张明《中外文化交流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制定过程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十二铜表法》对古罗马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阿拉伯文化的传入使“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3)根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人对待中西文化“较为清醒的认识”。结合所学,以利玛窦的贡献为例,说明其对中国文化的“补开辟所未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