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022·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
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2023-04-07更新 | 3262次组卷 | 28卷引用:海南省昌江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江矿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题目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2023-02-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宗教改革后。新教伦理在有关尘世活动的最重要问题上给资本主义精神以强大伦理支持,使资本主义精神和经济活动获得了社会合法性。有人说,“新教伦理是现代经济人摇篮旁的守护者”。由此可见.宗教改革本质上是(       
A.罗马教会的自我革新B.反对和禁止宗教信仰
C.资产阶级的思想革命D.倡导人的发现和解放
2022-11-15更新 | 218次组卷 | 20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四位学生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作为研究性课题。你觉得他们所列的以下深题存在错误的是
A.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明进程
B.印刷术--宗教改革兴起的根源
C.火药--摧毁了欧洲的骑士阶层
D.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2019-11-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这表明宗教改革有助于
A.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
B.弱化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天主教会的影响
6 . 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不管教会是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材料表明宗教改革
A.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B.实现了西欧各国宗教信仰的自由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2019-09-01更新 | 706次组卷 | 37卷引用:海南省华中师大琼中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2019-01-30更新 | 2046次组卷 | 7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海南文昌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8 . 马丁·路德说:“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该观点意在
A.主张“因行称义”
B.否定神学
C.倡导人性解放
D.宣扬“因信称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