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为了解决此问题,孟德斯鸠主张(     )(备注该试题为最佳选择题)
A.以制度制约权力B.反对君主专制
C.以权力约束权力D.实行人民主权
2023-11-29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为启蒙思想的传播示意图

   

材料二   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描述启蒙思想传播的大致路线,并简述其世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023-11-20更新 | 139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世纪,法国学者认为“历史学不应当仅仅记录琐碎的事件,而应当能够类似于牛顿的科学,能把事实还原为定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历史学的基点就应当扎根于“人的科学”所揭示出的人性,揭示“人类精神的毁灭、复兴与进步”。这一主张(     
A.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B.开启了史学的科学化趋势
C.深受理性主义思想影响D.助推了欧洲宗教改革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如下表所示,18世纪出现禁书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16到19世纪宗教裁判所颁布的《禁书目录》情况
16世纪17世纪18世纪19世纪
版本数量4376
所占比例12.5%9.4%21.8%18.8%
A.文艺复兴出现B.宗教改革兴起
C.自然科学产生D.启蒙运动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伏尔泰以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大力推崇和美化被称之为“欧洲的孔子”。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伏尔泰如此推崇孔子和儒家思想是因为(     
A.儒家思想具有等同于西方基督教教义的普世价值
B.伏尔泰和中国的先哲们对世界的本原有共同的认识
C.儒家思想客观上适应了当时欧洲反对封建专制和倡导民主和理性的需要
D.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奠基者
6 . 14-18世纪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在反封建方面不断探索,促进了欧洲的制度变革与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

——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们请出古代幽灵“为自己壮胆”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在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他们提出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思想在英美两国的制度变革中有何体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武寅在《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中评价近代欧洲某一历史事件不仅盛行于英国和法国,也在整个欧洲引起广泛的回响,它甚至穿越大西洋传播到了美洲殖民地,从而成为一场国际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了深刻的批判,成为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并奠定了现代性的基石。该历史事件(     
A.深刻影响了“十二月党人”起义B.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C.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现实世界D.开启了理性化思维方式
2022-10-12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法国启蒙学者关注公民教育,认为专制国家的教育只是“培养好奴隶”,不会造就出真正的人。公民教育应由民主国家设立机构来领导与管理,以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与掌控。狄德罗认为优良的自然素质绝非贵族所独有,“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屋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只因在恶劣的社会制度下,民众的子女得不到合理的教育,其中的天才被埋没。在当时法国“优秀的爱国者”和“始终正直的公民”极为稀少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卢梭要求儿童多了解祖国,他认为只有掌握包括数学、文学等科学知识,方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构想为推动臣民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

——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临时约法》首次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础。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德国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朱元善于1916年提出,“教育之方针自当以新国家之本质为主眼,而置重于共和立宪国民之养成”,“非实施公民教育不可”。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使公民教育范围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启蒙思想家关于法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构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