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囚禁狱中的国王路易十六曾感叹:“原来是伏尔泰、卢梭亡了法国!”这说明(     
A.启蒙运动激发了法国民族意识B.启蒙运动推翻了法国君主专制
C.伏尔泰、卢梭反对教会神权D.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指出,“自然世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A.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
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
D.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世纪欧洲的一位著名人物提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群众的圈套。”上述观点体现了(     
A.文艺复兴的核心观念B.宗教改革的主题思想
C.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D.资产阶级革命的追求
2023-04-28更新 | 473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卢梭认为,“如果有了派系存在的话,那就必须增殖它们的数目并防止它们之间的不平等……这种防范办法是使公意能够发扬光大而且人民也绝不会犯错误的唯一好方法”。据此可知,在现实制度实践中,卢梭(     
A.提倡直接民主B.反对政党政治C.主张财产平等D.支持分权制衡
5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84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6世纪,法国思想家博丹主张国家内部必须存在某种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即“主权”,并指出只有当主权得到普遍承认时,一个国家才算是真正建立起来。这主张(     
A.强化了绝对君主制B.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体现了人民主权论D.要求突破中世纪的政治结构框架
2023-04-19更新 | 40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思想家席勒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在他看来,人是现代文明牺牲品,法国大革命无法给人带来真正的自由,而机器化大生产、分工的细化,更导致了人性分裂与艺术堕落。他在吸收康德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明确地将体育、智育、德育与美育区别开来,提出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理性和谐运动的结果,指出未来是“审美的王国”,人应变成审美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即是自由的人。

——据黄健云《席勒的美育思想及其价值》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美育思想,以期实现“立人”“新民”与“强国”。如王国维痛斥中国人嗜“利”与“官”的卑劣,欲糅合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治疗“国民精神上之疾病”;蔡元培针对晚清“忠君尊孔”的钦定教育宗旨,指出“以美育代宗教”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并积极创办艺术院校,扩展美育影响;梁启超、鲁迅也写下大量文章,希图借美育辟出一条改造国民的大路。尽管美育成为了民国教育方针,尽管无论在学理还是实践层面美育界均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国家一直处于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境地,美育终究不可能完成这份历史重任。

——据谭好哲、刘彦顺《美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席勒美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2023-04-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写就的一系列侦探小说的合集。小说中福尔摩斯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观察敏锐,甚至利用化学原理来验证犯罪行为。这一形象得到了同时期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     
A.小说逐渐成为文学主要形式B.城市化进程导致犯罪率提高
C.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广泛应用D.科学理性观念获得民众认同
9 . 中西瓷器贸易

材料一   151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直航中国后,中国的瓷器开始直接出口到欧洲,被公开拍卖或私人售贩,这引起王公贵胄等上流社会竞相收购的热潮。这一时期订烧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式图案和装饰习惯,采用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

材料二   1602年,荷兰几乎垄断了海上瓷器贸易,欧洲许多王公贵族用精美的中国瓷装点宫廷。定制瓷上的辅助纹样逐渐模仿欧洲或中东平面装饰。在法国,全面地学习中国,抛弃各种文化上的中世纪残余,以理性来统一一切成为社会风尚。

材料三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在瓷器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景德镇的画工逐步理解和掌握西洋画法,由此发展出了外销画。伴随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欧洲人逐渐从中国定制欧式有柄茶具和咖啡具,普通家庭也逐渐使用瓷器。1708年,德国烧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19世纪下半叶,欧洲在发展和保护本土瓷器生产的背景下,极大地削减从中国的瓷器进口。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6到19世纪与中西瓷器贸易交流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瓷器贸易在推动中西方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023-03-21更新 | 391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给每一个人以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权利,一切已有的价值规范和秩序将被重新估价和重新构造。这确乎是西方社会转向现代建构起“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使人们有可能逐步意识、认同、接受乃至维护和坚持诸如自由与平等、人权与人道,个人与社会、自然法与国家民主(法制)政治……全新的“现代性”政治和“现代性”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启蒙的道德意义在于摆脱中世纪神学的信仰伦理传统,在于建造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秩序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

——摘编自万俊人《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之建立论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

——摘编自薛子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价值观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价值观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现代价值观建立的共同作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