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世纪中叶前后,伏尔泰是警察戴梅里(负责监管图书贸易)的重点监控对象,如表是《戴梅里日志》提及伏尔泰作品的主要类别情况统计,据表可知(     
作品类别戏剧诗歌历史论战小册子哲理作品
1756年以前提及次数29423143
1758年以后提及次数170136816
注:1756—1758年的《戴梅里日志》资料缺失
A.思想冲突愈发公开激烈B.伏尔泰推动了文学革命
C.启蒙运动成为社会共识D.法国诗歌逐渐走向没落
2023-08-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学者陈乐民认为,14至18世纪欧洲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作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这些“革命”的共同作用是(     
A.对人性的解放,冲击封建秩序B.倡导信仰自由,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C.提倡民主科学,促进社会进步D.进行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到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启蒙思想家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分歧,特别是卢梭与伏尔泰,可以说是形同水火、势不两立。”卢梭与伏尔泰思想对立的最主要表现是(       
A.是否信仰宗教B.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C.倡导不同的政体D.对私有财产态度不同
4 .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如伏尔泰改编的剧本《中国孤儿》,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宗教宽容、君主贤明的理想国度;而孟德斯鸠则从方方面面抨击中国的弊端。两位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持不同看法,但却共同关注中国的目的是(       
A.为自己的思想主张寻找依据B.为建立民主共和制营造舆论
C.寻找推翻法国君主制的良策D.热衷于吸收博大的东方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4——18世纪,欧洲发生了一系列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思想的历史事件。其中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近代科学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世纪前后,在《十日谈》《巨人传》等著作的故事中教会人士都是小配角,作者花在他们身上的笔墨很少。到了18世纪中后期,在某些小说中,追逐金钱与享乐的教会人士则成了主角。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宗教改革的发生
C.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D.启蒙运动的开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上帝是宇宙的中心;16世纪,哥白尼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组织编纂了《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这一变化表明欧洲(     
A.探究宇宙本原B.重视科学创新C.摆脱宗教束缚D.彰显理性精神
2023-07-14更新 | 64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欧洲不同时期广泛传播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传播(     
      
达芬奇 《蒙娜丽莎》          马丁·路德《关于赎罪券的功效》        卢梭 《社会契约论》
A.打击了神权统治B.推动了社会转型
C.加强了专制王权D.引发了科学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说:“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这些哲人(     
A.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B.开始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C.提出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D.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科学时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世纪末,西班牙首相弗洛里达布兰卡伯爵提出了“防疫带”的概念,通过加强边境管制措施,以防止法国著作的涌入。在遥远的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大帝为避免“感染”而赶走了所有已在俄国定居的法国国民。这反映出(     
A.黑死病在欧洲传播迅速B.拿破仑打击了封建势力
C.启蒙思想冲击保守势力D.欧洲国家政治矛盾尖锐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