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卢梭认为,个人的最大自由无疑是群体的最大不自由,而“在社会状态中,正义代替了本能,行动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性”。因此,个人必须服从公共意志,建立政治共同体,“遵守同样的条件”,才能获得全部的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卢梭的这一主张(     
A.强调政治妥协是建立共和唯一手段B.蕴含了一定的理性主义色彩
C.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社会治理思想D.表明公意是一切行为的准则
2 . 如图是雅克·德·拉于1734年绘制的科学陈列室,其中摆放了各种贝壳、标本、建筑模型和科学仪器。类似这样的收藏在18世纪的欧洲颇为流行。这表明欧洲(     
A.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成为社会共识
C.逐渐从封建愚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D.以实验为根据的近代科学开始形成
2024-03-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在评价近代欧洲某运动时说:“它教会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既不是神又不是从外面来巡视世界的卫兵,我们是从世界当中来说话的男男女女,必须鼓起勇气来争辩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该运动是(       
A.地理大发现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2024-03-16更新 | 797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康德(1724——1804) 认为,德国人融合了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感情,但他们更接近于前者,同后者的相似是由于模仿造成的,因而是矫揉造作的,德国人成功地把崇高感和美感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不少的德意志知识分子猛烈批判德意志人对法国文化的盲目崇拜,主张构建民族文化。上述情形(     
A.激化了德法两国的民族矛盾B.偏离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C.丰富了启蒙运动的时代内涵D.顺应了德国统一战争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7世纪,某思想家写道:“由于不受法律和国王的控制,人们的生活中缺乏可使每人都敬畏的公共权力,他们就处于被称作战争的条件之下;在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反对另一个人。为了摆脱这种无法无天的局面,人们用他们的自由换得了社会和政治秩序。”由此可见,该思想家(     
A.倡导政治革命B.认同民主共和C.反对自由平等D.主张社会契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法国国王在观看卢梭创作的歌剧后,欲赏赐给他一笔年金。卢梭断然拒绝,并说道:“这笔年金,我是丢掉了;但是,我也就免除了年金加到我身上的那副枷锁。”由此可见,卢梭(     
A.捍卫独立自由B.主张自然权利说C.宣扬人民主权D.倡导社会契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主张一个完美的社会应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这表明卢梭(     
A.反对君权神授B.主张开明君主制C.倡导君主立宪D.倡导无政府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有位法国思想家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认为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社会。他的理论对法国大革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为社会底层提供了行动依据。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康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688年8月,在巴黎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对牛顿的匿名书评,它语带讥诮,夹杂以夸张的赞扬,认为万有引力定律带有随意性,牛顿力学不能够作为建构真正物理学的基础。此文颇为粗糙,却发表在与法国皇家科学院关系密切的刊物上,不免令人诧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理性精神催生科学革命B.自然科学受到重视
C.“光荣革命”影响法国D.思想启蒙任重道远
2024-01-24更新 | 11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8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魁奈将古代中国的统治方式当作一切政治社会的典范,认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法律开明、道德淳朴的国度,并据此提出“合理专制”的概念。魁奈此举的初衷是(     
A.推动制度文化变革B.学习中国的政治文明
C.促进文明交流互鉴D.维护法国的封建专制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