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被誉为18世纪“唯物主义的圣经”的《自然的体系》于1770年匿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立即震动了欧洲学术界,但当年11月,罗马教皇宣布《自然的体系》为禁书。这反映出当时(     
A.欧洲文学出现了新趋势B.新书畅销威胁封建经济
C.人们追求书籍阅读自由D.不同意识形态激烈交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专制政体,土地贫滑的国家往往是共和政体。……多山国家的人们保存着比较宽和的政体,因为他们不那么容易被征服。”孟德斯鸠的这一论断(     
A.彻底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
C.强调自然环境决定文明类型D.提出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2023-09-27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术中论及中国历史文化,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这反映出当时(     
A.启蒙运动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提出反封建的因素
B.宣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启蒙运动的重要内容
C.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停滞引起西方哲人的反思
D.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推动西方启蒙运动蓬勃开展
2023-09-27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南粤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世纪中期以后,德国思想文化界不仅秉持理性、天才、进步等启蒙理念,而且使启蒙运动进一步“德国化”,明确提出要创立德意志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这反映德国启蒙运动(     
A.以摆脱专制王权为核心B.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C.理性与民族意识相交融D.直接推动了德国的统一
2023-09-24更新 | 500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世纪后期,法国财政总监杜尔哥起草了改革建议《论地方政府》,并指出:“改革的原则是尊重权利诽历史。……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从植根于人的天性中的自然权利出发。”这番言论(       
A.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B.扩大了人民民主权益
C.凸显了理性主义色彩D.反思了资产阶级统治
2023-09-22更新 | 205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4届高三9月调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卢梭曾经说道,“众意与公意之间有很大差别:公意着眼于公共的利益,众意着眼于私人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公意是永远稳固的,不变的而又是纯粹的,但它却可以向压在它身上的其他意志屈服”。由此可见,卢梭认为(       
A.理性主义往往具有不确定性B.公共意志容易被滥用或误用
C.民众意愿违背社会发展趋势D.“人民主权论”有一定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法国启蒙运动分化成以伏尔泰为首的保皇主义者、以孟德斯鸠为首的议会主义者和以卢梭为首的共和主义者三个阵营。美国启蒙运动中,杰弗逊的激进主义、麦迪逊的温和论与汉密尔顿的美国式托利主义都有各自坚定的拥趸。英格兰和德意志也是如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启蒙思想家(     
A.思想价值取向殊途而同归B.社会理想与政治实践相结合
C.内部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D.尚未构建起系统的理论体系
8 . 牛顿呼吁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去检查、称重、计算和测量,但绝对不要胡乱猜想”。洛克声称,哲学就像天文学那样,是一门受制于科学方法和批判性探究的严谨性的学科。他预见未来会发现更多的自然法则,它们将会成为社会应该遵守的世俗法律的基础。据此可知(       
A.人类认知完成巨大飞跃B.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原则确立
C.追求理性成为社会共识D.启蒙运动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
9 . 学者陈乐民认为,14至18世纪欧洲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作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这些“革命”的共同作用是(     
A.对人性的解放,冲击封建秩序B.倡导信仰自由,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C.提倡民主科学,促进社会进步D.进行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到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伏尔泰把《赵氏孤儿》中的儒家思想加以修改,使之为他的启蒙主义思想服务。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以司马迁“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思想,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上述现象说明了(       
A.中华文化具有普适性B.启蒙思想的源头在中国
C.启蒙思想家借古喻今D.文明间需要互鉴和交流
2023-08-25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