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克斯·韦伯(1864-1920)揭示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容:贪婪哲学体现了个人对于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作为目的负有某种责任的观念、尽职的观念,同时在增殖过程中所表现的执著视为伦理观念、精神气质的表现。把赚钱纯粹当作目的本身,赚钱、获利支配着人并成为他一生的最终目标。资本主义精神是与某种道德理性相结合的,它既是对赚钱的着迷,又体现道德理性的要求。善行使普通人的日常行为具有宗教的意义、摆脱了无计划无系统的特点并具有了冷静自制的理性特质;同时善行意味着自助者天助之,自我拯救必然导致主体意识的自觉与自信。在马克斯·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精神的培养和适应资本主义能力的提高方面,宗教教育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培养上述观念和克服传统主义。

——摘编自戈士国《新教伦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道德支撑——解读马克斯·韦伯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材料二冯友兰(1895—1990)的“人生境界说”(1942年提出)将人们觉醒程度的不同依次划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种境界,由低到高,引导人们最终进入“天地境界”,完成“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理想人格。“人生境界说”一方面吸收了道家出世的思想,另一方面吸收了儒家入世的精神,力图融儒家和道家的价值观为一体,实现自觉和自由的统一。冯友兰说:“儒家墨家教人能负责,道家能使人外物,能负责则人严肃,能外物则使人超脱。有儒家墨家的严肃,又有道家的超脱,才真正是‘中国人’。”冯友兰既肯定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价值的基础之上又进行了发展和创新,“人生境界说”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深层次把握,为中国伦理思想增添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高武全《冯友兰道德观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思想根源和目的,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指出思想、伦理等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2017-05-08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新课标Ⅰ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序良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在16世纪英国都铎政府颁布的服饰法的序言中,处处充满王国政府对“失序”的忧虑:“一是担忧个人穿着以下僭上,致使阶级尊卑不分;一是忧虑人民不顾财力追求奢华,而使家庭破产或有强取豪夺之事。”16世纪下半叶和17世纪上半叶,英国议会下院宣读了大量关于个人行为的法案,涉及服饰、酗酒、咒骂、私生子、不去教堂礼拜和亵渎安息日等内容,其中有部分法案获得议会通过而成为法律。此外,亨利八世曾5次颁布与服饰相关的敕令,玛丽女王颁布过1次,而伊丽莎白女王则颁布了12次。通过世俗法庭与教会法庭规训个人行为的做法,得到了国王和治安法官、教师和教士、雇主们的支持和理解。伊丽莎白时期,清教徒要求严守安息日,猛烈抨击民众习以为常的娱乐活动和查禁周末狂欢活动。

——摘编自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的社会风习与道德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风习与道德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会风习与道德改革的影响。
2024-04-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革命的手段虽然更彻底、更干脆,但革命的成果也可能很快消失,不留下太深的历史痕迹,英国的情况就是这样。17世纪革命没有留下很深的痕迹,相反,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革命首先在北美洲的13个英国殖民地爆发,殖民地人民发动反抗斗争并最终赢得了独立。这些殖民地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受到美国革命胜利的极大鼓舞,法国人也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社会。虽然大动乱很快颠覆了法兰西共和国,但理性的价值观在法国大革命后仍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革命从法国又退回到西半球,那里的法国殖民地海地以及墨西哥和南美洲的伊比利亚殖民地都取得了独立。……起初是欧洲,然后是美洲,革命与随之而来的斗争促进了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符合民族共同体利益的政权获得了民众前所未有的支持,在与那些未能有效构建民族国家的邻邦发生冲突时,常常能够胜出。围绕民族共同体建立国家的理念最终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政治发展。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材料三

社会改良是晚清社会变革的又一种主要形式。……历史的实践证明,即使是社会改良,在除旧布新的过程中,也难免发生激烈的争斗、对抗、动乱,甚或流血冲突,付出进步的代价。由于社会改良是在旧的权力体制内,用新的价值取向对现存的社会和制度进行结构性的功能改造、更新,相较而言,它比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更注重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和情缘关系,更需要谋略和策划,更为困难,因而也更少有成功的先例,晚清尤其如此。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社会改良的类型,并阐述对“革命与改良”问题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的英国人确信“人们有权合法地追求自己的世俗利益”、追求“掌有自由的生财之道”的时候,江南人也走上了为交换而生产的致富之路。“民生有欲,人必有私”,这一社会生活的公理,为江南人冲破“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禁锢而从事经济活动提供了充足理由。而“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潮、匠籍制度改革和最先在江南实行的“一条鞭法”,则赋予了人们从事工商业活动和摆脱土地束缚的自由。当1644年弥尔顿在英国议会发表《论出版自由》演说的时候,当1672年英国议会颁布《信仰自由宣言》的时候,当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成功建立起民主政体的时候,当1690年洛克发表《政府论》确立“天赋人权”原则的时候,当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发展近代市场经济的口号和原则的时候,当1795年英国使团访华给中国带来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并要求与中国建交的时候,中国却处于清朝的专制统治之下。

——摘编自许苏民《人学史观视阈下的中西大分流——对“为什么江南不是英国”之新思考》

材料二   顾炎武对各地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作了详细而生动的记述。例如,记晚明苏州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情形,“居民大半工技,金阔一带,比户贸易,负郭则牙侩辏集”,“吴民不置田亩,而居货招商,阔阑之间,望如绣锦”;东洞庭之民“并商游江南北,以通齐、楚、燕、豫”。记杭州情形,“城中米珠取于湖,薪桂取于严,本地止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记徽州情形,“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商贾虽余货,多不置田业”。记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情形,尤为详细,“市舶之与商舶,其说稍异。市舶者,诸夷船泊吾近地,与内地兵互为市,若广之濠镜、澳(门)然。商舶则土著,民釀钱,造舟,装土产,径往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6—18世纪英国与中国江南地区工商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江南地区工商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4-02-05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议会的上院议员全是由国王挑选的清一色的教俗贵族充任,其人数可由国王任意增减。议员的职位是世袭的,因此,上议院又通常称作贵族院。1704年,上议院由161名世俗贵族和26名宗教界贵族共187人组成。就上、下两院当时的权力划分来说,上议院是议会的权力中心,它拥有立法权和司法权,可以否决下议院所通过的法案。它还有权审议下议院所提出的弹劾案。在国王的恩赐官职制下,贵族还把持高官,垄断政府要职。1731年沃波尔的13名阁员中有8名是贵族。纽卡斯尔公爵的房地租收入每年多达25000英镑(相当于现在的30万英镑)。这些钱都投资于那些顺从他的选区,这使他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在1734年的议会大选中,他竟然控制了18个选区、选邑的议员选举,致使下议院中有六七十名议员的席位是靠他的影响获得的

——摘编自岳爱成《英国近代议会制的困境和政治上的倒退逆流》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18世纪前期英国贵族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前期英国贵族政治地位形成的原因。
2024-02-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四)历史试题
2023·湖南张家界·二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独立战争的硝烟未尽,美国却已险象环生:根据1777年《邦联条例》建立的邦联合国会,名为国家领导机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自身威望难以建立。1786年,马萨诸塞州负债累累、陷入绝境的农民们在独立战争的退伍军人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凸显了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在这种情况下,对外,无力在外交折冲中保护美国利益,英国拒不履行《巴黎条约》,而且与西班牙联手对合众国进行经济封锁;对内,则无法领导和协调13个州,各州自行其是,以邻为壑、不相往来。国内经济严重萧条,国债年息高达1200万美元,而国家年收入仅20多亿美元。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在货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但是,印第安人和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邦联政府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美国建国初的宪法。
2023-03-21更新 | 302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16世界史(非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统编版)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37 年,英国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交一份请愿书,提出年满 21岁精神正常的男子都应有普选权,废 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拉开了宪章运动的序幕。 1848 年示威活动有 500 万人署名请愿。 1867 年,英国议 会通过改革法案,授予100万城市工人选举权。 在争取提高工资和缩减工时的斗争中,工人们发现团结就是力量,工会比选举权更可贵,1871 年组建工会的权利被法律认可,之后罢工权利也被法律承认,工会获得了许多成功,工 人工资不断上涨,工时得以缩短。 20 世纪初工党组建,其在议会中代表工会的利益,劳动者成为政治上一个重要力 量。 英国议会中两个大党为了获得工人阶级的选票,通过了许多帮助工人及其家属的法律,这使工人获得更多的 经济保障。

——摘编自《人类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人阶级获得政治和经济权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产生的影响。
2020-05-1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考文科综合冲刺卷1(全国卷Ⅱ)历史试题
8 .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之初,宋太祖鉴于晚唐、五代十国时期的教训,认识到了藩镇割据的危害性,对节度使“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逐步收回了节度使的权力,由中央直接统辖州、府、军、监。这样,宋初的政府层级体制实际上又变成了州县二级制。但由于州、府、军、监数量过多,中央政府管理幅度太大,需要对管理层次进行调整,于是又在州、府之上增设转运使提刑按察使、安抚使和提举常平使,这些“使”的管辖区域也称为“路”。当然,宋朝设立的“路”并不是一级行政区,而是中央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各路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负责,彼此互不统属。各种“使”只是在财政、刑罚、监察、仓储等方面分别履行某种单一职能,他们所管辖的“路”在区域划分上也并非彼此一致。故宋代的路只是介乎行政区域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安排,而不能作为一级完整的实体政府切实地控制一个地方。从权力的分配来讲,可以把宋代的这种“条块结合”的政府层级体制称为二级半制或虚三级制。

——摘编自《地方政府层级改革研究》

材料二   美国州宪法一般规定,州行政部门由州长、副州长、州务卿、州大法官和委员会主席及其他官员组成,长为州政府首脑。各州对州长参选和任职资格要求都大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都要具备选民资格、为美国公民、30岁以上及在本州居住五年以上的时间等条件。州长任期一般为2至4年,大约一半的州对州长强加了两届任期的限制,弗吉尼亚、肯塔基、密西西比三州则规定州长只任一届。尽管存在对权力集中的忧虑,美国现代化的趋势还是增强了州长的权威。作为州执法部门的首席官员,州长为保证“法律的忠实执行”,一般拥有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制定财政预算、发布行政命令、提出立法建议和否决州议会通过的法案等权力。州长职位提供了天字第一号讲坛,从而允许了州长在政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甚至可作为通往总统宝座的铺路石。因此,州长选举往往更吸引全国人民的注意。

——摘编自《英美地方政府治理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管理的措施,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北宋与近代美国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9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英国)议会职能历经多年发展,……两院制确立后,下院享有优先请愿权。请愿分为个人请愿和公共请愿。……1340年议会法案规定:“非经议会中高级教士、伯爵、男爵和平民的普遍同意,国王不得征收任何赋税。”从而比较明确地确定了议会决定征税的职权,并首次将平民和贵族相提并论。……议会产生前期,国王和政府习惯上只把郡、市下院代表视为民众请愿者,而非立法者。国家制定新法之权几乎全被国王和咨议会以及议会上院所把持。1332年,议会通过一项重要法令:凡关系国王财产和人民财产的重大议案,均需在议会中讨论制定,凡属重大立法事宜,均需得到国王和议会中教士、贵族和平民的赞同。……议会弹劾大臣的最早记录见于1308年,起因是爱德华二世即位伊始就滥用外国宠臣,淫乱宫廷。他们通过议会并以人民的名义对国王宠臣实行弹劾。——阎照祥《中古晚期和都铎王朝英国议会制的演进》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世纪英国议会和国王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的主要职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