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解决主权问题成为1787年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

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

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关于未来社会蓝图的具体构想(任举两例即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中为解决“主权问题”和“中央集权问题”而创建的制度,并指出前一制度是如何具体运行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对欧美“民主进程”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5年宪法确定了共和国的制度,虽然这是一个“连自己名称几乎都不敢宣布的不光彩的共和国”。但它终于站了起来。共和政体的确立,当然是因为当时保皇派力量分裂,共和派加强了自己的地位,更主要的是因为绝大多数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已经憎恶了君主制度,而这正是法国大革命带来的一个贡献。在此以后,法国虽仍相继出现了两次君主复辟运动(1889年布朗热主义和1894年德雷福斯案件),但都宣告失败。

——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普鲁士等邦统治阶级、特别是充满专家治国的理性主义官僚文官管理集团采取了以攻为守的“防御性”策略,通过19世纪初期的“上层革命”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完成了社会和国家性质的资产阶级化。资产阶级生不逢时,出世太晚,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要协。统一压倒自由,德意志的统一是在普鲁士容克领导下,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取得的。

——丁建弘《德国文化:普鲁士精神和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875年法国宪法能够确立共和政体的原因,结合该宪法审议中通过的内容,解释“两次君主复辟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帝国专制色彩形成的历史原因,并结合1871年宪法的内容,指出其专制色彩。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治理机制。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即渊源于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每户给印牌一张,写明本户丁口、从业状况,户内外有人外出或有客来访都要注明;保长、甲长、牌长每天傍晚稽查各户有无异样。

——摘编自部编教材试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部编教材试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治理同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不同,并分析英国城市治理的影响。
4 . 近代晚期以来,英国议会下院与内阁之间的权力博弈不断,引发了人们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晚期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和议会至上原则的相对性失落……既是为了克服中央政府长期存在的部门不健全的弱点,扩大国家机器的职能范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取决于明显的主观因素。对于英国统治阶级来说,政府工作效率关系到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这比任何抽象的宪法原则更重要。为了实现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统治阶级宁愿让首相和内阁掌握国家主要权力,占据政治中心。

——阎照祥《论近代晚期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

材料二   2019年下半年以来,英国下议院与内阁之间围绕“脱欧”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引燃了英国宪政危机。

7月23日鲍里斯·约翰逊当选新任保守党领导人,成为英国新任内阁首相
8月28日约翰逊提请女王同意议会自9月10日—10月14日休会。本次超长的休会时间使英国政坛和舆论界普遍认为:首相在试图剥夺议会在“脱欧”问题上的发言权,有独裁倾向,是在向议会民主发起挑战。
9月4日阻止“无协议脱欧”的法案在英国议会下院通过。约翰逊随即提议解散议会,在10月15日提前举行大选。英国议会否决了约翰逊提出的提前大选的动议。
9月10日约翰逊再次提议解散议会,议会再次否决了约翰逊提出的提前大选的动议。
9月24日英国最高法院裁定,首相约翰逊要求议会休会5周以“阻止议会履行职责”的做法违法。
9月25日当地时间11:30,议会复会。

——据新华网整理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18世纪推动英国“议会至上原则”逐步确立的重大事件。据材料一,分析近代晚期“内阁权力扩张”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此次危机的表现,指出议会下院与内阁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代议制民主的认识。
2019-12-08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第5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两朝的制度,大体相沿。明初废宰相,于是由天子亲领六部,此非嗣世之主所能,其权逐渐入殿阁学士之手。清世宗时,又设立军机处,机要之事,均由军机处径行,事后才下内阁,内阁就渐渐的疏远了。历代六部皆以尚书为主,侍郎为副,清代六部尚书侍郎皆满汉并置,吏、户、兵三部,又有管部大臣,以至权责不一。明朝废宰相后,政务本由六部直接处理,后虽见压于内阁,六部究竟权力还在。清朝则内官五品,外官四品以上,全由内阁主持,人事任免、筹边之权,全在军机。又明朝六部用人,多取少年新科进士,清朝则一循资格,内官迁转极难,非六七十 不得至尚书、侍郎,管部又系兼差,不能负责,于是事事照例敷衍,行政全无生气了。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1215年制定的《大宪章》,起因是众多贵族强烈不满国王查理 (1189—1199)和约翰(1199—1216)长期以来超越王权常规的所作所为,愤然起义,迫使国王约翰签订了这一文件,试图以此来限制王权,特别是 其中所谓的“无耻条款C.第61条)规定:由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否决国王的命令,甚至可以用武力占据国王的城堡和财产。1689年继位的国王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没有后代,无法依据《权利法案》继承王位,英国议会于1701年制定了《王位继承法》,以相应条款确保任何王位继承人及其配偶都必须是英国新教徒。

——摘编自苏力《大国宪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两朝中枢权力发生的变化并 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王权发展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最高权力相比呈现出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0-03-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材料   18世纪六七十年代,伦敦中等阶级认为议会已被少数人控制,必须进行改革。由此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改革运动。18世纪晚期受法国大革命影响,出现关于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可以变革的论战。其中,在潘恩《人权》的影响下,下层人民开始了改革运动。议会改革运动几经波折,但中心始终在北、中部工业区。1830年1月伯明翰工业家成立“政治同盟”,工业家由追随政府转向改革阵营。1832年辉格党政府的改革方案提出后,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白热化。5月中旬,全国召开200多次群众大会,递交300多份请愿书,数以万计的人参加改革同盟。工人阶级全国同盟表示该方案不符合工人利益,但指出工人阶级可以把它看作改革的第一步,为以后更全面的改革打下基础。中下层人民联合行动的可能性出现,武装起义的计划被制定出来。议会下院对可能出现的托利党政府坚决反对。这让人想起17世纪的革命。托利党不得不退让。1832年6月7日,改革法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议会改革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17世纪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 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摘编自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前总统乔治• W.布什国庆日演说

材料三 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 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的原因何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以上国家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2019-12-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超稳定结构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种动态模型。它在解释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具有巨大稳定性的同时,又肯定了社会内部的不断发展变化,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性和周期性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
材料二 近代化包括近代观念的转换、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吸纳三个方面的对近代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脉络是沿着这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的。
——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
材料三 自近代以来,市场能够在西方社会生存和发展,和其社会制度创新分不开。在讨论西方制度创新的时候,人们往往放在经济、技术和政治方面的创新。实际上,社会制度的创新(主要表现社会政策的确立)也同样重要。
——新加坡《联合早报》
(1)概括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何以超乎稳定的长期延续?
(2)如何理解作者有关“中国近代化发展脉络的纵深延伸”的历史结论?
(3)指出17、18世纪英法美在政治创新方面的共同点,并分析“社会制度的创新也同样重要”的理由。
2019-01-30更新 | 3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湖南省攸县醴陵等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绝不该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皇帝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43、44页(有改动)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括号内文字系添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认识。

2018-11-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复读班)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材料二   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文化、现代精神?近代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以勤俭敬业的职业劳动来遵守上帝戒律、完成上帝旨意的基督教新教伦理代表了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坚持自利的个人本位、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彼此自由竞争和博弈代表了现代价值。

——据张书琛《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等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踏上征程的。

——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传统主流文化价值与西方现代价值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