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国王和两院一样有提出法律的权利”,“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
A.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国家
2018-11-02更新 | 11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6届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19世纪晚期,德国迅速完成资本主义工业化,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走完了英国用一百多年时间走过的道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变为一个现代高效率的工业技术国家。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改革的推动
B.民主政治的建立
C.国家统一的完成
D.科学技术的发达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从划分学区、各级学校及其课程设置,直到海外留学等有关教育规划作了明确的规定。1879年,重新烦布了以美国教育制度为样板,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令》,其特点是中央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尊重地方的自治和自由。1886年,日本建立了以小学为基础连贯的学校系统和类似于普鲁士的双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小学教育使大多数国民养成誓死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大学和实业学校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这样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回答下列问题: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采取的变革措施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俄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它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有何矛盾之处?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有何区别?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
(3)依据材料四推断农奴与地主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反映出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019-01-30更新 | 9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927年7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裁撤厘金(注:厘金:清政府专为镇压太平军而征收的商税),改征出厂税(即对工业品实行一物一税的原则,征收统一的一次性捐税)。在中原大战结束后,财政部据此于1930年12月15日电令全国裁撤厘金。同时,国民政府决定实行新的统税制度。将关税、盐税、统税、印花税、矿税等主要工商税种列为中央收入,而将田赋、契税、营生税等适合地方征收的税种列为地方收入。这样,在中国延续了近8O年的厘金。终于不复存在了。

从1928年到1936年,北京地区共废除税目31项,同时新创办了公粮、营业税、营业牌照税、使用牌照税、筵席税、娱乐捐、遗产税、车辆养路费、地价税等多种税。对传统的房捐、契税、屠宰税、田赋四种税也分别颁了新法规。……国民政府在国家预算中每年要复担的前清遗留国债占32%,军费支出占40%,建国经费只有20%。

——摘编自郑备军、林峰《税费改革: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意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初期税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初期税制改革的作用。

2017-06-0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广大的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一次新的议会改革。在这种情势下自由党为拉拢选民,表示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保守党内一部分人为了挽救保守党的政治颓势也表示准备改革,但保守党内一些右翼分子却坚决反对。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争取改革的斗争,群众到处举行集会。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了第二次议会改革方案。它规定,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一定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在各郡也实行类似方案。另有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的总数从135万人增加到225万人。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二分之一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影响。

8 .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治仍“受着封建骑士的子孙和教士的统治”,以普鲁士为例,1910年11个高级行政长官中有10个在保持在贵族手中,此外,64%的行政专员和57%的县长也都是贵族。由此可以得知德国
A.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缓慢B.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充满艰难
C.封建贵族操纵德意志政权D.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5年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沙皇制度,使其不能继续按旧的方式统治,它必须建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在农村,沙皇和地主阶级也深感必须从富裕农民中间寻找自己的支持者,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产生了破坏村社、扶持富农经济的斯托雷平改革。1906年11月,斯托雷平颁布法令进行改革。法令宣布拥有村社份地的农民可以要求把他们的份地变为自己的私产,农民退出村社时仍然有权支配这块份地。1907年至1915年,退出村社的农民约占村社农户总数的五分之一。村社被破坏加速了农村的阶级分化,很快有120万户退出村社的农民不得不把土地出卖,变成雇农。沙皇政府资助富裕农民收购这些土地。谷物收获量从1909年起呈上升趋势,地主和富农的谷物产量占一半,其余一半由中农和贫农生产。谷物的商品率为26%。这样,由于1905年革命的打击,俄国继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迈出了第二步。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影响。

10 . 有学者认为,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在该学者看来,德国
A.统一之后仍实行君主专制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凸显
C.皇帝凌驾于帝国议会之上D.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前完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