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10-1940年美国已婚妇女工人就业比例状况。这反映了美国(     
时间有副工作百分比提高的比例女性劳动力百分比提高的比例
191010.724.7
19209.0-15.923.0-6.7
193011.7+30.028.9+25.7
194015.3+30.835.5+22.8
A.双职工家庭数量日益增多B.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加快
C.妇女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D.女性从事副业成为潮流
2 . 据统计,从1685年到1757年间,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312艘,而从1758年到1838年间,仅到中国粤海关贸易的外国商船共达5107艘,其中大多数为西方商船。这主要是因为(     
A.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B.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C.机器大生产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D.民间走私贸易兴盛
3 . 20世纪初,美国杜邦公司成立中央研发中心。随着研发的不断投入,中央研发中心陆续给杜邦带来了氯丁橡胶﹑尼龙等行业核心新产品,从而奠定了杜邦在当时化工领域的领导者地位。这说明当时(       
A.美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垄断组织得到快速发展
C.科技创新助推企业发展D.跨国公司竞争空前激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处于封建鼎盛时期的葡萄牙冲在各国殖民扩张的最前列,其工商业基础十分薄弱,封建王权占统治地位,但却垄断了东方贸易。1572~1581年,荷兰资产阶级领导了独立战争,独立后的荷兰随即开始了海外殖民掠夺,巨额的殖民掠夺财富转化为资本积累,资本市场日趋繁荣,荷兰成为欧洲的经济领袖。它的威力主要建立在商业霸权之上,偏重商业资本发展的路径使荷兰到18世纪时国运衰落。17世纪下半期,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取了海上霸权。到18世纪最后30余年,英国率先开始了改变整个世界面貌的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最终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回顾西欧这两个世纪的历史可知,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决定的社会结构先于制度变迁并决定制度变迁。

——摘编自潘悦《16~18世纪西欧诸国的经济兴衰与制度变迁》

材料二   在18世纪欧洲内部变化过程中,比较清晰的一点大概就是西欧与东欧状况的明显差异。在通向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秩序的变化、政治结构的革新等方面,18世纪无疑是西欧开始掌握主导权的分水岭。在发生明显变化的西欧,也是以西北欧,尤其是以英国和法国为先。在欧洲整体的分工体系中,通过将自己定位为向商业和工业发达、人口持续增长的西欧提供粮食的地区,东欧寻求到了新的出路。

——摘编自【日】森谷公俊等著《兴亡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18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先后崛起的首要条件,并以英国这一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决定的社会结构先于制度变迁并决定制度变迁”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无疑是西欧开始掌握主导权的分水岭”的原因和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逃离“城市病”控制下的城市,具有经济实力的富人最先走出城市,中产阶级紧随其后。这些迁入小城镇或农村的人口的目的是改善居住环境,他们并没有重新务农,其就业、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等也没有改变,同时还具有资本和技术。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随之得到完善,经济拉动力随之产生。伴随劳动力、技术、公共资源和服务等由城市流入乡镇,乡镇在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公共服务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缩小了与城市的差距。同时,对城市而言,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流出则相应地放缓了城市发展速度,推动城市调整并优化其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而突出城市的产业优势。城市也在将一些文化功能、居住和休闲娱乐功能,甚至是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等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进而部分解决“城市病”问题。

——王宇冰、张丽莉《西方逆城市化实质及启示》

材料二   中外“逆城市化”运行机制对比图


——梅莹《中外“逆城市化”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对比》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逆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逆城市化”的实质。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与西方“逆城市化”的不同,指出“逆城市化”的进步作用。
2022-06-2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城市化推动了社会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城市化在19世纪50年代的完成,英国工业生产在1850—70年间达到高潮,成为世界头等工业强国……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英国出现了圈地建立大农场的热潮,进一步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以前,大部分工业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黑色英格兰”(指英国西北部)一派生机勃勃,英国的工业和经济重心开始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

——刘康《城市化推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

材料二   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但是相应的资源却没有相应地向城市集中,加之政府又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使得早期英国的“城市”问题愈演愈重。煤炭燃烧产生的烟雾直接威胁着市民的健康,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变得又黑又臭,直接诱发霍乱等疾病。城市住房根本容不下蜂拥而至的乡下人,住房十分拥挤,工厂劳动的报酬也少的可怜。

——胡立雪《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城市病的治理》

材料三   1833年议会通过《工厂法》,对不同年龄段的工人工作的时间及报酬做了明确规定。1847年通过《河道法令》,严禁向作为饮用水源的河流、水库、管道等排放污水,并责成各级政府负责监督实施。此外还先后颁布了四部《工人住房法》,要求政府为工人提供更廉价的、适宜居住的房屋,并采取多种措施以改善工人的住房问题。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因素。
(2)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和英国解决“城市病”的途径。
7 . 1896年,古利埃尔莫·马可尼发明了一台不用导线就能发射和接收信息的机器,不过,他的成果是以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和德国物理学家亨利希·赫兹的研究为基础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源于科学家们的紧密协作B.技术进步受科学理论指导
C.发生的范围广、进展迅速D.取得成果更多且更加丰富
8 . 1909—1913年任美国总统的塔夫脱提出“金元外交”,鼓励和保护美国在拉美的投资和贸易,在不进行直接的军事干预的情况下扩展美国商务。这一政策旨在(     
A.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友好往来B.推动与拉美国家的平等贸易
C.武力迫使拉美国家听命美国D.谋求美国在拉美的经济霸权
9 . 1889年,国际社会主义大会在巴黎召开,德国妇女运动领袖发表题为“妇女劳动问题”的演讲,引起强烈反响。1903年,美国芝加哥的妇女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罢工和示威,提出增加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获得选举权等要求。欧美女权运动的根源是(     
A.女性政治觉悟日益提升B.启蒙运动逐步兴起
C.机械化生产时代的到来D.社会主义思想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2022-06-16更新 | 11916次组卷 | 8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洋河如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