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力量主要有两个:其一,各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国际格局演变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量;其二,各主要行为体对自己利益的认识和考虑,以及不同行为体之间由于各自所认识的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因。另一方面,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表现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国际事件,是推动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决定性因素。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际格局的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罗伯特 · 艾伦认为,英格兰之所以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并首先发展出一套节省人力而使用能源的科技,是因为其要素价格的组合十分奇特,实际工资普遍高而能源成本却相对较低,人力成本比燃料成本高,是英国燃料替代人力的强有力诱因 …… 黑死病使人口急剧减少,牧场扩大,长绒羊毛制品的到发展。王国斌的观点也是以相对价格要素作为支柱,但他认为是因为欧洲在历史上分裂成许多互相敌对的国家。连绵的战争造成农村的不稳定,迫使手工业迁入设防的城市,食品需输入及城市地租导致高地租,而资本价格低却因为城市集中资产者而相对较低。

——钱乘旦《英国史新探:工业革命的新视角》

材料二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欧洲和北美轻而易举地实现工业革命,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许多与英格兰社会相同的社会和文化模式 ……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

——卡洛 ·M · 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 ,概括罗伯特和王国斌观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将工业革命视为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的主要理由。
3 .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科技劳动者出身迥异。瓦特、戴维和法拉第出身学徒,焦耳是酿酒工人,卡特莱特曾是牧师,达尔文是名门之后,道尔顿是织工后代。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劳动实践推动科技发展B.科技领先于世界
C.封建等级制被彻底打破D.社会具有开放性
4 . 19世纪初,英国全科医生已经承担起广大平民的基础性医疗保健工作,他们服务人数更多并且价格相对低廉,成为英国医疗服务市场的主导力量。1886年,英国颁布《医疗法》,开始进入全科医生主导的医疗服务模式中。这一状况的出现反映出(     
A.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资源分配的社会化
B.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生产技术的进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已正式建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工业化和都市化带来的垃圾、下水道、供水以及居住等问题,1842年,英国人埃德温·查德威克率先提出治理公共卫生。基于当时瘴气和接触传染的医学观念,此时的公共卫生对因营养不良和恶劣居住条件引发的天花、伤寒和慢性病尤为重视。19世纪中叶,公共卫生改革者声称,工人阶级不良的健康状况和过早死亡减损了社会劳动能力,进而降低了社会效率。他们提倡利用政府资金提升公共卫生水平,由此可减少为孤儿寡母提供的救济。19世纪后半期,公共卫生成为非常专业化的职业:公共卫生最终接受疾病传播的细菌理论,从而建立在科学的医学基础之上;公共卫生干涉的领域从环境卫生转向家庭卫生;公共卫生运动最初的领导者几乎都是社会改革者,医生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杜丽红《世界现代公共卫生史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
6 . 1816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和童工的每日劳动时间长达14一18小时、其间用餐时间只有40分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还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在引擎的轰鸣声中,工人忙碌而不停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工厂制度的出现阻碍了女性解放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机器生产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D.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劣
7 . 工厂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工人,具体地说就是制定规章制度,实行强制性劳动,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工厂制度下的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B.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
C.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D.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时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023-03-30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很多个世纪里,欧洲依赖的都是印度的平纹细布、印花布等广大消费品,因而欧洲的贵金属通过棉纺织品等贸易最终流入印度。印度纺织品的输入不可阻挡,威胁着英国的传统行业——毛纺织业。为此,英国政府实施重商主义政策,借助国家的力量,帮助本国商人减少市场上的阻碍。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工具——东印度公司——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在印度的行径被称为“强盗式的贸易”,他们对印度货物征收繁重的苛捐杂税。正是在这种“内外夹攻”以及英国大机器生产对它的反出口的背景下,印度的棉纺织业被摧毁了。到19世纪,英国的棉纺织业进入繁盛时期。

——摘编自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7601860)》

材料二   18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棉花主要产自西印度群岛、巴西、奥斯曼帝国和印度,并不会产自北美。但是一些敏锐的观察家发现,美国的环境非常适合棉花种植。在丰厚的利润刺激下,棉花种植很快推广到美国大片地区。为了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引入了成千上万的奴隶。到1830年,全美国有100万人种植棉花,其中大多数是奴隶。与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棉花种植地区不同,美国种植园主不仅有着不受限制的土地、劳工和资本供应,还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权利……在南方政客的支持下,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有些是从外国政府那里获得的,有些则是通过武力逼迫美洲印第安人获得的。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纵观一些西方国家的棉花产业,其历史实际上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紧密关联在一起,是一部充满掠夺的历史。其中,以美国为代表,奴隶制、强迫劳动对棉花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美国棉花产业的发展与奴隶制》


(1)分析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进入繁盛期的原因。
(2)概括近代美国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棉纺织业发展的认识。
9 . 美国捕鲸业曾一度繁荣,鲸油、鲸骨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照明、润滑、服装等行业;19世纪60年代以后却急转直下,许多从业者破产或被迫转投其他产业。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技术革新改变市场儒求B.政府转为扶持重工业
C.保护生态成为社会共识D.生产及资本走向集中
10 . 从1560年代起,英国就对引进本国没有的技术的外国生产商提供21年的专利保护期,使得生产玻璃、肥皂、丝绸、纸张和开采矿石的新技术都被引进到了英国。同时,重视技术移民,认为这些人可以教授本地人技术。上述举措
A.开启了专利保护的进程B.体现了科学革命的威力
C.奠定了英国崛起的基础D.增强了人口流动的便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