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的世界史与以往的传统是有明显区别的,它十分强调要避免以“欧洲中心主义”作为观察视角。如何从若干其他观点中抽离,仅从世界史的观点来刻画这样一个漫长且无头无尾的19世纪的特征呢?在此谨慎地提出两个角度供参考。

角度一:19世纪是一个流动性增大的时代。

角度二:19世纪是一个解放的世纪。

——摘编自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明确列出所选角度,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考量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1-12-26更新 | 25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晋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金融资本为网络的世界体系与大工业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它们的结合充满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对弱小民族的侵略和奴役,但在客观上,它进一步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自守的状态。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
A.引发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分化重组B.开始打破各民族的封闭状态
C.激化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年的英国,家境殷实,发财心切,“人们都在为了市场销售而努力生产”。他们的逐利本能,指向“廉价与简单”;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很快被抬进纺织厂。他们的利益诉求,直接影响议会;于是政府顺水推舟,沿用旧制度,应付新问题。假如说土地兼并与新教伦理为英国打下工业化的基础,那么“亦商亦战的海上力量”则是其腾飞的重要支柱。可以说:“英国工业经济,是从其与欠发达世界的商业交往中成长起来的”。工业化后的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下降;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也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工业化改变了英国自身面貌,也大幅改写了国际地缘政治。

——摘编自赵一凡《英国现代化奇迹》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摩擦、矛盾时有出现,并面临着经济封锁等联合敌对行动。与此同时,新经济政策放宽了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限制,富农阶层和耐普曼阶层(资本主义分子)逐渐崛起,并引发一系列社会冲突。1925年,斯大林指出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全力推进我国工业,从而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1926 年起,苏联通过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发行“工业化公债”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满足工业化的粮食供应和资本积累。工业化开始后,苏联一面加强对经济的计划领导,一面着手在工业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与改组,最终形成“部——总管理局——企业”的部门管理体制。在13年的工业化期间,苏联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从20世纪20年代末的39.5%上升到1940年的61%,其代价则是农业经济和消费品生产长期落后,同时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工业化的有利条件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与英国工业化相比,苏联工业化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
4 . 17世纪英国人把殖民地看作是本国市场的延伸,要求对殖民地的生产与销售进行垄断,将其作为母国产品的推销地及原料供应地。但到18世纪下半期,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在殖民地实行商业垄断,主张只有解除一切贸易限制让经济在完全自由的环境中运行才对双方有好处。这种变化反映了(     
A.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B.殖民地民族工业迅速得到发展
C.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日渐强化D.英国工商业者的实力日益壮大
5 . 19世纪上半期,人数较多的手工业工人与中产阶级合作。中产阶级通过宗教、教育、道德改革影响工人阶级。恩格斯说:“工厂主们,尤其是大工厂主们渐渐感染了一种新精神,他们学会了如何化解危机”。因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到处充满和谐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反映了英国(     
A.经济发展和政治治理效果显著B.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C.宪章运动的经济目标基本达成D.阶级力量和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年以前,俄国政府每四年将整个巴库油田承包给一个包税人,再由包税人分租给业主。1872年,俄国政府全面废除油田包税制度,进行公开招标,实行长期甚至永久租赁,有力刺激了企业家向石油业投资。从1877年起,俄国政府变相禁止美国煤油进口,并免征俄国企业家的煤油消费税10年。到1883年,美国煤油被排挤出俄国市场。1884年,俄国开始向国外出口石油。从19世纪80年初期开始,以蒸汽机驱动的钻井抽油法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打井采油法,成为俄国石油开采的主要方法。到19世纪末,俄国的石油开采量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石油产量的半数。与此同时,俄国的石油加工技术也迅速进步,石油逐渐成为俄国工业和运输业的主要燃料。伴随着石油及其制品销售的活跃,石油业主之间展开激烈争夺并形成垄断组织。

——据张广翔《19世纪60-90年代俄国石油工业发展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俄国石油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中后期俄国石油工业快速发展的影响。
7 . 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富人和穷人身高差距表(单位:cm),下表可以印证
前工业化时期工业革命时期
富人174.0178.2
穷人168.5176.0
差别3%1%

A.资产阶级减轻对工人的剥削B.工业革命缩小了贫富差距
C.工业革命改善了民众的生活D.英国福利政策的成效显著
8 . 据统计,在德国哈勒大学,包含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哲学学院的学生人数占比从 1831年的17.7%提高到 1851年的25.7%,其中,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各学科学生的份额,也从 1840年的13%迅速提高到1850年的20%。这一状况(     
A.使美德建立了世界经济霸权B.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
C.有利于工业技术中心的转移D.使传统大学学科布局被颠覆
2023-11-26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11月联合考试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早期的一些工业部门中,几乎全是童工劳动……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展开,童工劳动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1839年,在大不列颠的41.956万个工厂工人中有19.2887万人是在18岁以下的。1850年至1862年间,英国纺织业中14岁以下的童工,1850年是9956人,1856年是11228人,1862年是13178人……除纺织业与矿业部门外,其他行业也大量使用童工,如火柴厂、制造厂、化学工业、印花等行业。

——尹明明、刘长飞《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童工劳动》

材料二   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市各大行业、工厂之中的童工问题,已经嬗变成上海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童工的文化教育程度低,相应的降低了整个上海市民的平均文化水平,无法形成过硬的高素质的人才后备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童工一多,则其后社会上势必增加许多早年衰弱而缺乏技术的劳动者,缺乏生产能力的人数增多,处处需要社会的援救,于是势必加重社会的负担。

——丁勇华、吕佳航《试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童工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使用童工劳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童工问题给中国近代社会所带来的主要影响并分析雇主雇佣童工的原因。
10 . 18世纪以前,英国非沿海地带的百姓很难吃到新鲜的鱼。进入19世纪后,蒸汽火车的速度让鱼的价格便宜下来,土豆成为英国重要的廉价主食之一,两者结合的炸鱼薯条迅速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大众美食。这反映了英国
A.社会购买能力持续降低B.原料供应决定市场价格
C.交通发展影响饮食结构D.交通工程建设领先世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