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如图是一组反映了美国资本家心态的漫画。据此推知,19—20世纪的美国
A.种族歧视观念根深蒂固B.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出现
C.工人阶级斗争成果显著D.国家干预政策应运而生
2 . 在1866年于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国际代表大会上,法国支部提出了一个提案,谴责家庭以外的妇女劳动。1913年里昂印刷工人工会阻止女工艾玛库里欧参加工作和工会,这件事甚至引起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对妇女劳动问题的大辩论。该现象反映了
A.社会主义思潮不断扩展B.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C.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开展D.技术革命的影响渗入社会领域
2022-05-07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世纪初英国铁路公司运营每英里铁路平均需要雇用18人;到19世纪40年代末,运营每英里铁路平均只需雇用11人。这-变化反映出
A.机器大生产已经取代手工劳动B.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C.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D.人工成本严重制约铁路规模化经营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商业市场骤然拓展,资本原始积累呈现出对内盘剥和海外殖民掠夺交织在一起的样态。最先推行殖民政策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它们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随后,荷兰、法国、英国、美国相继走上殖民掠夺道路。正如马克思所言:“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据相关资料统计,1503年至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攫取的有据可查的白银和黄金分别是18600吨和200吨。与此同时,葡萄牙人也从巴西掠夺了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金刚石。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便要索取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王增智《掠夺是资本主义殖民的本质》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期,经济繁荣崩盘,造成了1874年至1893年的“经济大萧条”。在此种背景下,各大国竞相扑向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争夺原材料、扩大领土和保护市场。1876年,欧洲国家统治下的殖民地还不到非洲的10%,但到1900年,则达到90%以上,这个典型的帝国主义时代是空前的。尽管当地人民对侵略者进行了英勇而机智的抵抗,但他们遭遇了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和配备先进武器的专业化军队,因而造成大量伤亡。由于欧洲殖民的大力推动,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1913年各个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强国出现了一次经济繁荣。列宁在1920年分析说:“一小撮‘先进’国家把资本主义变成了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进行殖民压迫和经济掠夺的世界体系。”

——摘编自布莱恩.S·罗珀《民主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早期的资本扩张相比,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在方式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殖民活动产生的作用。
2023-07-05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豪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在19世纪50至60年代,法国国内不仅旧银行业迅速扩大,而且还相继出现了许多新的金融组织机构,如信贷总公司、地产信托公司、证券交易所等。1870年,法国已成为14个国家的债权国,对外的投资和贷款达到120亿法郎。这一状况(     
A.说明法国经济迅速崛起B.制约法国工业化进程
C.表明法国垄断组织兴起D.加速了法国工业革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晚期,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在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之后运往阿姆斯特丹,在欧洲市场上销售。18世纪,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全球贸易量急剧增长,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到1750年,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上册)》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使其矛盾发展到了顶点。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也就具有世界性。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本身就潜藏着生产与销售、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性的矛盾,而在世界市场条件下,这些矛盾将进一步放大,以致在世界各国形成连锁反应。

——摘编自丰子义《“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资本论>语境中的“世界历史”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连贯)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阅读中成长的英国1819世纪是英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的社会变革中,民众阅读扮演着重要角色。

材料一   英国部分地区成年男性识字率(%)统计表

地区
年代
乡村城镇
约克郡东区内地
西部
班冉斯牛津北安普顿金斯林布里
斯托
诺丁汉
175417626448717474626661
179918046764717775676967
183118377065748274707878

材料二   在最早的记录中,女性订阅杂志者比例不足5%。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女性订阅杂志者的数量和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到1770年上升到10%左右,17791780年已超过16%。同一时期,慈善办学机构举办免费学校,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帮助贫困阶级子女摆脱了文盲命运。

——摘编自陈宇《近代英国民众的读写能力研究》

材料三   (在英国)我常常碰到一些穿着褴褛不堪的粗布夹克的工人。他们显示出自己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阅读最新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对18~19世纪英国民众的阅读状况加以阐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01出版的英国漫画《漫画商店》(如图),呈现了当时伦敦一种常见的场景:在版画商店的橱窗前,拥挤的人们观赏和评论着描绘各种社会现象的漫画。此画中有驼背的老头、失去下肢的残疾人、时髦的姑娘、怀抱婴儿的妇女、衣冠楚楚的绅士,甚至还有黑人。这反映出英国(     

A.阶级矛盾的缓和B.文化消费的单调C.平民社会的来临D.大众教育的普及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中世纪以来,即使结婚以后,妇女也还是被告知,不要忘记自己是低贱的,“妻子服从丈夫就像服从上帝一样。丈夫是妻子的上司.就像基督是教会的上司一样。”在多数情况下,妇女处于服从的地位,很难接受教育,传统的厌女症思想全面贬低女性人格……甚至有的法律规定男人可以打他的妻子,从头到脚,都可以鞭打。

1718世纪的荷兰家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的关系现在是慈爱的而不是权威性的控制。当时的一些结婚肖像显示了夫妻双方放松的、不拘礼节的态度,包括亲切的眼神、相互的拥抱等等

——摘编自美国时代生活编辑部《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这场革命对妇女总的影响是迫使妇女走出过去她们以此为生的家庭经济,主要的工作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工厂和车间,女工作为工薪一族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社会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一些人开始质疑婚姻要求她们顺从丈夫和孩子的假设,结果出现了女杈主义运动,妇女要求平等权利,要求精神独立,夫妻平等、教育平等、婚姻自主、新的生育观、争取民主权利等女权意识萌发。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指出中世纪到近代妇女社会地位的主要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10 . 19世纪中期,英国制造业城市(如曼彻斯特)是“英格兰最为贵族化的城市……在这里社会阶级相互分离,社会上层漠视其他阶层境遇的程度比任何一个旧式欧洲国家都要严重,相比我国(英国)乡村地区同样如此”。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A.引发了社会动荡B.激化了民众与政府的矛盾
C.促进了经济发展D.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