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统计,美国在1850年只有41家工厂的资本达到250万美元。而到20世纪初,1904年已有440个大托拉斯,资金近204亿美元,控制着1528个大企业;190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创办资本为1250万美元;1919年全国有6家拥有10亿美元的公司。这一变化反映出,此时期美国(     
A.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B.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C.垄断组织的形成具有双重性的影响D.重视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问题
2 . 中世纪,英国贵族的文学形象多为高贵、自尊、智慧等,16~19世纪英国贵族文学形象发生壇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土地贵族守旧的地产经营管理方式导致其经济地位、政治特权、爵位等级和社会荣誉地位急剧衰落,他们的文学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李尔王》展示了一幅上流社会道德沦丧、社会崩溃的图景;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对于“羊吃人”的惨剧有过逼真的描述,“他们(贵族)拉倒房屋,毁坏城镇,佃农们姣走......”.

——摘编自肖先明《中世纪至近代早期英国贵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文学形象的嬪变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小说家特罗洛普的《如今世道》,深入探讨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基督教道德之间产生的矛盾,成为对社会变革的忠实记录。小说中的贵族朗杰斯塔夫仅仅靠继承土地来获得收益,但其开销并未减少,这使得他入不敷出,穷苦潦倒。他的贵族绅士身份,其实就是空壳。他竞选代表本郡的国会议员,却多次失败。他对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下议院的排斥,正是对贵族绅士权力失势的无力反抗。

——摘编自曾妍《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绅士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16-18世纪英国贵族文学形象变化的认识。
(2)请为材料二小说中的贵族朗杰斯塔夫探索新的出路,举两例并说明理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江南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苏州的繁华带来了奢侈消费的风尚.使它成为当时的时尚之都,邻近的地区纷起仿效,奢侈消费风尚逐渐弥漫于苏松杭嘉湖诸府所属各县各市镇,并通过频繁往返于各地的商人为媒介,很快向各地散播。在奢侈性消费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王公贵族和上层士绅。他们集特权和财富于一身,成为晚明奢侈商业的最大受益者,并在权力的庇护下,抢占商机,与此同时,商人通过与士大夫相结交攀附,逐渐跻身士绅之列。这一潮流催生出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这个阶层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成为明清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士大夫热衷于奢侈商业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可谓利弊兼有,而绅商形成的另一途径,即由商入仕,则可帮助我们解读何以中国商人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阶级意识。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英国消费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预示着现代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物质进步和精神愉悦。各种奢侈品如茶、咖啡饮品、食糖、郁金香、衣帽、珠宝、银质盘碟、精致家具以及其他新潮商品充斥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领域。一种感官和精神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被前所未有的刺激起来,弥漫着整个英国社会。17 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奢侈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不断由贵族阶层下移到富有的中产阶级及社会下层。由于奢侈品多是与人们追求优雅、精致以及愉悦生活方式分不开的,所以奢侈消费追求直接刺激了奢侈行业的发展。18 世纪英国奢侈品制造业有丝绸行业、陶瓷工业,甚至到制鞋业、帽子业以及马车制造业等。18 世纪英国最有名的两个金属制品中心是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伯明翰以五金制品和小玩意闻名欧洲,谢菲尔德以刀叉制品闻名,其中伯明翰制造的各种工业品在欧洲和美洲市场深深烙上了“英国制造”的特性。

——摘编自曹瑞臣《论海外奢侈品消费对近代英国社会的推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以来督侈消费风尚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时期与近代英国暂侈风尚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2-11-04更新 | 520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世纪中期,德国工人工资极低,商品成本非常低廉,其价格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德国人仿制英国产品,然后当作廉价处理商品倾销到英国本土及殖民地。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对《商品法》的修改,要求所有进入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的德国产品必须注明“德国制造”。这反映出(     
A.英国出现大规模经济衰退B.国际经济竞争加剧
C.工业革命促进了市场开拓D.列强殖民争夺激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563年,英国政府颁布《劳工法令》,对劳资关系进行家长式管控。19世纪上半叶,政府鼓励劳资双方以自由契约来确定雇佣条件,以协商、谈判方式自行化解冲突,促进了调解与仲裁制的兴起。这一调整源于(     
A.启蒙思想的影响B.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化
C.劳资关系的改善D.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2024-04-27更新 | 21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虽然19世纪后期的英国有不少发明,但蒸汽时代的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依然居于主流。到19世纪末,英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主要背景是(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利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
C.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程度不断加深D.宗教改革宣扬了勤俭节约的伦理观
2023-09-01更新 | 296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为了提高滑冰速度,人们不断对冰刀性能进行改进。19世纪中期,西方出现钢制冰刀并迅速取代了铁制冰刀,滑冰运动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产生了以竞速为目的的速度滑冰比赛,花样滑冰运动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从侧面反映了(     
A.工业化成果的应用拓展B.钢制冰刀丰富了滑冰形式
C.西方滑冰运动更加普及D.体育发展取决于技术水平
8 . 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指出∶"当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和西欧开始时,中国、印度、欧洲和其他一些中东国家和地区拥有世界80%的人口,最不发达国家和最发达国家之间的最大差距不过是1∶2,200年后,这种差距变成了1∶60。"这种变化折射出(     
A.南北矛盾不可调和B.世界工业中心已转移
C.世界市场萌芽初显D.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33年,英国废除了已实行233年的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专卖权。随后,一批批商人蜂拥来到中国,至1838年,广州的英国商行由66家激增至156家。这一政策调整
A.确立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B.加速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使得英国垄断了对华贸易D.受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10 . 19世纪30年代,在拥有蒸汽动力和水力动力的英国纺织厂中,8-12岁的儿童有20558人,12-13岁的有35867人,13-18岁的有108208人;而在兰开斯特郡的棉纺织厂每有100个男工就有103个女工。这可以用于说明(     
A.英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男性和女性社会关系平等
C.工人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D.资产阶级追求利益最大化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