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了18至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进出口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英国
年份(年)17601770178117891800
进口原棉量(万磅)30047553032505600
年份(年)17651780178517901800
出口棉纺织品(万磅)24834835506086471016623695854057

A.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B.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国内市场D.轻工业已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2022-02-05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873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网球运动成本的降低,英国温菲尔德少校在古典网球的基础上,设计了“草地网球”,被认为是现代网球诞生的标志。至此,网球由一种贵族运动向大众性运动转变。这一变化
A.源于工业革命的推动B.体现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推动体育技能的提高D.反映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
3 . 英国作家劳伦斯在小说《彩虹》中写道:“19世纪中期,厄秀拉工作的学校(英国中部乡村)就是一所监狱……那里的教师像‘机器一样,用一成不变的震耳的、缺乏人性的声音维持教学’。他们所能做的无非是强迫孩子们成为一个机械的、守纪律的群体……他们是庞大的机器传送带控制的‘趋同性的集体’。”该故事情节反映出当时英国的教育
A.体现了工业化社会的需求B.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
C.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普及D.培养了公民的平等意识
4 . 商品贸易与大国兴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产业传播活动的中心是印度。棉花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从印度向东传遍亚洲。特别是传入中国,使得亚洲在19世纪以前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元朝时,棉花在中国农村广为普及,事实上取代了苎麻成为中国人制衣的纤维原料。到明朝时,棉花生产大力发展,中国的农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原棉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到4亿时,棉花产业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立国之初美国人发现西印度的英法殖民地,棉花强势崛起,成为大宗出口商品。气候、土地,以及源源不断的黑奴构成大种植园的根基,这些要素可在美国南方完美复制。
18世纪末引种加勒比海岛棉和惠特尼发明轧棉机,使棉花逐渐占领南卡罗来纳、佐治亚、阿拉巴马和路易斯安那诸州。
1786年后英国机械化棉纺织业迅速扩大导致棉花价格不断上涨,联邦政府获得的西部许多新领土因非常适宜棉花种植,发展成新的蓄奴州。美国短时间购买17万奴隶。
1850英国的消费棉花有72%进口自美国。
1858面对废奴思潮席卷世界和美国,弗吉尼亚参议员詹姆斯·亨利·哈蒙德抛出著名的“棉花为王”论调,吹嘘说,一旦南北开战,不需要放出一颗炮弹,也不需要拔出刀剑,只消切断棉花供应,英国就会动员整个文明世界来拯救南方。
1861南方不满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上美国总统,挑起南北战争,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打出“棉花外交”的王牌,期待英法支持,未能如愿。

——摘编自刘绪贻等编著的《美国通史》和黄绍湘主编的《美国通史简编》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棉花传入对中国元朝至清朝社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能够逐步成为“新兴棉花帝国”的因素,并扼要指出它对美国内政的重大影响。
5 . 1851年,英国农业投资增长200万英镑,农场经济得到发展。同时约有6000个小型农场被合并成为大规模农场,农场几乎占据了30%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B.土地分配不合理
C.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D.工业化进程加速
6 . 1888年初,爱德华·贝拉米的《回顾》描述了主人公朱利安·韦斯特在1887年陷入沉睡,梦中不断听到劳动争议和对托拉斯的谴责,醒来时,社会主义已经建成,工业放任自流的状态已经结束。该书自出版后引起美国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说明
A.浪漫主义文学在美国的盛行B.自由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C.马克思主义在美国广泛传播D.民众对垄断组织的不满
7 . 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前面有着各样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这表明工业革命(     )
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B.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2022-01-03更新 | 314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三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10年,英国对美国的赤字是5000万英镑,对欧洲的赤字是4500多万英镑;英国对中国的贸易盈余达到1300万英镑,对印度的贸易盈余高达6000万英镑。由此可知
A.资本全球扩张日益加剧B.英国缺乏运用新技术的动力
C.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021-12-29更新 | 677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6-18世纪中期,中国的强盛是耶稣会士们口中称颂的对象。18世纪晚期,在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的著作中,他们已摒弃了之前欧洲对东方文明古国的向往之情,而是带着优越感来评判中国的一切。马戛尔尼使团成员与早前欧洲耶稣会士们相比,对中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朝腐败损害了国际形象B.英国使团成员的身份更高贵
C.二者对东方文明了解的差异D.英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2021-12-28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1865-1913年英国和美国的专利注册数对比》,该表格可以用来说明
1865—18691875—18791885—18991895—18991905—19091913
英国229933799371134191542316599
美国108591368921666216803322033917
A.经济体系中心转移的趋势B.世界格局正处于重大变化
C.市场扩大促进了科技革命D.垄断组织发挥了重大作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