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救助与社会治乱有莫大的关系,正如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良吏痛击时政所言:苟百姓之不存,则社稷不得固其重……故治天下不可不知百姓之情”。唐朝政府利用赈谷、赈银、赈工等赈济方式救济灾民,对濒临生命危机的灾民进行紧急救助,遣返安置流离失所的灾民,减免赋税,免除差役,以休养生息。扶助抚恤鳏寡孤独废疾人员,州县关顾鳏寡人员的婚姻。尊崇优待高龄老人,赏赐八十岁以上老人财物。对收成不好的贫民“或贷种子,则至秋而偿”,还规定:“流民还者,给复二年,田园尽,则授以逃田”。

——胡柏翠《唐朝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材料三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政府强制或引导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并承担必要的财政责任,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摘自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救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人类社会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一去不返了”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材料四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归纳工业革命的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描述的“这一世界”处于工业革命的哪一阶段?材料中提及的电车和汽车,其出现的先决发明是什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6世纪英国的手工纺车,图219世纪英国纺织机。


材料二   英国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

17世纪中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城市人口
78%22%67%33%48%52%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后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长期实施保护主义。据统计,1796~1845年间,英国大多数年份关税率是30%~35%,其中1820~1835年间曾出现增高,最高的年份达65%。正是经济保护而不是自由贸易,培育了英国工业,使美(英)国日趋强大。随着工业革命的高歌猛进,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废除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保护关税政策,实行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自由贸易政策。1846年以废除《谷物法》为标志,英国方才积极倡导并正式走上自由贸易之路。

——摘编自江涌《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

材料二   关于协定关税,虽然南京条约已开其端,但用的还只是“秉公议定则例”这样一个比较含糊的说法。1843年,中英在香港签订了第一个协定税则《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这个税则上载列的进口货税目共48种,出口货税目共61种。从总体上看,进出口税率多在5%左右。英国对华输出的主要工业品棉织品的进口税率定为“每百两抽银伍两,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低的进口税率,比中田自主的粤海关实征税降低了约58—79%。为英国棉织品占领中国市场提供了极便利的条件。

——摘编自萧治致《鸦片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走上自由贸易之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降低关税的不同影响。
5 . 奴隶,通常指失去人身自由并被他人任意驱使,后引申为受制于某种事物或者行为,丧失了独立自主,自由支配能力的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1501---1875年)

(1)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洲奴隶贸易统计数据柱状图”进行分析。
(要求:阶段划分合理,状态描述准确,阐释全面客观)
机械性的工作越来越使人在精神上遭受痛苦,它把男人们和女人们变成了传送带和装配线上“被科学地管理”着的机器上的齿轮。现在产业工人的经济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却被雇来干类似划桨奴隶那样的工作。新兴的劳工运动者们认为应该制定一条国际性的法律。这项国际性口号的确自1890年起造成一年一度的五一节的示威。
——摘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时代》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成产业工人奴隶般劳动状况发生改变的原因。
6 . 时空中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把握历史的延续与变迁,可以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1)完成下列结构图。(将正确内容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2)将上述结构图中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与下图所示的空间位置相对应(填写字母)。

①文艺复兴发源地       ②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地       ③“铁血政策”发源地
④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农奴制法令       ⑤《人权宣言》诞生地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而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

——摘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3)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似乎没什么新意,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4)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自实现独立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创新的?并综合分析制度创新对美国的积极影响。
2024-04-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 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 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等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城市人口的变化,对英国的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连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两个时期,这种联系是怎样体现的?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8 .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盛会,它汇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同时也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首届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在伦敦水晶宫开幕(下图)。在160天的展期中,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约630万人次参观。……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是不同的机器发明。有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抽水机等等,这些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



(1)英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举办首届世博会?

材料二: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l l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3)据材料三概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2002年,中国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这将是世博会举办151年以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截至2009年9月,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定参展,参观人数预计约7000万人次。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



(4)2002年中国上海申博成功,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2024-03-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遗产是指建筑群与机器、工场和工厂、矿山与处理提炼、能源、交通等具有历史、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遗址。它起源于1950年代英国的“工业考古”。1975年,欧美等国开始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1995年以来,工业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以下为截止到2010年世界工业遗产的统计情况。

材料一   世界工业遗产登录时间分布图

材料二   世界工业遗产各洲产业分布表

——摘编自崔卫华《世界工业遗产的地理、产业分布及价值特征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工业遗产的时空及产业分布特征,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2024-02-04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使对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展,商品交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到16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使西方挣脱了鄙视经商牟利的思想禁锢。这一时期,提倡最大限度地获取黄金、白银的重商主义思想迅速崛起,在欧洲各国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重商主义思想家从商业资本的运动出发,竭力追求货币财富,把货币等同于财富,黄金和白银就是财富的象征。这种重金主义或拜金主义的财富取向,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生产方式的特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资本的渴望。

——摘编自黎悦、魏忠《古近代西方经济学中财富思想的演变》

材料二   英国经济自由主义的先驱者亚当·斯密(1723—1790)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论述了经济自由。他生活于英国的重商主义时期,国家对商业贸易领域进行了过多干预和垄断,阻碍了经济自由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他对重商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极力倡导“自由放任”原则,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然会实现社会目的,“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摘编自孙群郎《英美自由主义与财产权观念的发展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重商主义的内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自由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2024-01-30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考备考精英联赛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