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0 道试题
2023·四川凉山·三模
名校
1 . 19世纪宣扬自由竞争的英国,在面对其纺织品与印度竞争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用入侵、压价等不正当手段,破坏印度当地棉纺织业,然后倾销商品,攫取利润。为改变入超地位,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进而发动鸦片战争。这表明(     
A.英国自由贸易是基于其优势地位B.殖民扩张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得到有效实施D.中印两国纺织业生产方式优于英国
2023·河北秦皇岛·二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而为流动的,进取的。农耕可以自勘,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

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于是而遂有强烈之“战胜与克服欲”。此种民族,其内心深处,无论其为世界观或人生观,皆有一种强烈之“对立感”,于是而尚自由、争独立,此乃与其战胜克服之要求相呼应。故此种文化之特性常见为“征伐的”“侵略的”。

农业生活所依赖,曰气候、曰雨泽、曰土壤,此三者,皆非由人类自力安排,而若冥冥中已有为之布置妥帖而惟待人类之信任与忍耐以为顺应,乃无所用其战胜与克服。故农耕文化子最内感曰“天人相应”“物我一体”,曰“顺”曰“和”。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该书写于1940年代)

结合中外历史,评析钱穆的观点。(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叙述成文,条理清晰)
2023-04-18更新 | 611次组卷 | 9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3辽宋夏金元多民放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022·浙江杭州·二模
名校
3 . 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末,饮茶已经非常普及,上层贵族优雅地啜吸着盛在弓形陶瓷茶杯里的上等春茶,而下层普通民众喝着盛在有缺口的陶土杯子里的劣质红茶,尽管茶叶有贵贱之别,但其流行程度不分伯仲。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社会阶级差别的日益淡化B.中国茶叶完全占有英国市场
C.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渐缩小D.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世纪中期,英国普通人很难买得起钟表。19世纪初,因大规模生产,钟表从“奢侈型”转向“实用型”。工人生活稍有改善会优先买表,兰开斯特织工大都有表,曼彻斯特工人也须臾离不开表。工人生计不好时,还可以将表卖掉或典当。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时期(       
A.钟表制造业成为英国的新兴行业B.钟表规范了生产生活的时间秩序
C.钟表是工人经济地位提高的标志D.钟表具有较高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2024-01-20更新 | 597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8世纪40年代的英国中低收入人群吃的主要是面包,肉类如牛羊肉和新鲜水果蔬菜等缺乏、营养不良,不及上层。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人普遍注重食物的营养,马铃薯的消费减少,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蔬菜消费增加,香蕉在城市穷人家庭中得到普及,咖啡和茶叶的消费量也增加了。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A.国内外市场得到不断扩大B.农业和工业结构得以有效调整
C.社会贫富差距已不断缩小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
2023-10-11更新 | 582次组卷 | 8卷引用: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题专练50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统计,英国工业产品出口总额从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增加了约5倍,但包括棉织品在内的纤维制品所占比例则从72%减少到44%。纤维制品的主要出口地方面,19世纪20年代欧洲地区占5成以上,但到19世纪中叶欧洲所占比例锐减。这一现象可以用来实证(       
A.欧洲国家发展的不均衡B.欧洲国家出现衰退
C.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D.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2024-03-07更新 | 560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12 世界近代史: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2-23高三上·黑龙江哈尔滨·期末
7 . “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这段话反映了
A.印度最终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B.印度已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C.工业革命摧毁了印度传统的社会结构D.工业革命客观上推动印度工业化进程
2022-01-13更新 | 750次组卷 | 5卷引用:一轮巩固卷10-【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2022·广东广州·三模
8 .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创新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许多企业甚至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一现象
A.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B.缓解了劳资矛盾
C.反映科技与生产的结合D.反映了国家干预
2022-06-05更新 | 697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15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2023·安徽安庆·三模
名校
9 . 19世纪初的欧洲城市街道一般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末已用砖、混凝土、沥青铺路;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益改良。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市政建设的进步B.工业化的持续推进
C.城市职能的快速发展D.市民生活需求提升
2023-07-03更新 | 563次组卷 | 12卷引用: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题专练50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023·广东佛山·二模
10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84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