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时间标准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一   时间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自然时间,如天体运行造成的四季循环和昼夜交替;二是社会时间,是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时间,例如“一周”概念的出现。不过,社会时间与自然时间并非截然分离,毋宁说,社会时间是根据自然时间来重新组织和划分的时间。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追随大自然的节律,主要是适应自然时间。在这种社会里,人们的时间观念和时间规则比较粗略,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近代以后,社会经济生活变得更加复杂,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精细度及精确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以前在天文观测中才用到的“分”、“秒”,到后来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常用时间。

材料二 全球时间问题早已出现端倪。地理大发现时代,环球航行存在日期差。到19世纪,在时间尚未实现标准化的情况下,人们的交往愈是快捷方便,遭遇到的时间问题就愈是突出。国际通用的计时方式由主导全球化的一些国家共同制定并建议各国遵守。1884101日,由27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国际子午线大会正式召开。大会确立本初子午线和建议采用以格林威治子午线为基准的“世界日”,为建立世界时区体系打下了基础。格林威治子午线及格林威治时间可以被看成是当时强盛的大英帝国的一个符号,它以提供标准时间的方式支配了全世界。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然时间与社会时间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期格林威治时间得到公认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济贫法》,内容包括给失业者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收容惠者和孤儿,稳定食品价格等。18世纪20年代以后,教区相继建立起济贫院,“济贫院体制”逐渐发展。从18世纪70年代起到19世纪初期,英国约有2000所济贫院,每年济贫金额约有100万英锈以上。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1834年,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修订《济贫法》。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等,要求政府承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1847年,增设济贫部;1871年,成立地方事务部;1899年,成立教育部等政府机构,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础框架。1908年,英国政府出台《养老金条例》和《儿童法》;1909年,颁布《劳工交换法》;1911年,颁布《教育改革法》《国民保险法》,对英国政府逐步介入社会事业和“有限管理”产生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一18世纪英国基层社会救济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救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根本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简衣(部分)

国家确立方式确立的政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
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民主共和制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内战)
法国大革命多次反复,最终确立民主共 和制
俄国农奴制改革君主立宪制
德国王朝战争君主立宪制
日本明治维新君主立宪制

——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成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后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极大发展的表现.
(3)综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正确看待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23·四川宜宾·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达尔文主义由英国人赫伯特·斯宾塞在19世纪60年代左右提出,认为自然界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原则适用于人类社会。19世纪70年代后,该思想先后传入美、日。美国拥护者认为,政治活动最强者是“生存斗争”的获胜者;经济生活得到幸福和成功,是自由经营者证明他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19世纪后期,美国拥护者还提出大公司兼并小公司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殖民地是强国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强大民族的保护和指导。日本拥护者加藤弘之还认为,天赋人权思想不适应时代,获得民权要靠竞争;想获得更多权利,就要积极支持国家参与世界竞争,而战争不过是一种激烈竞争而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晚期西方风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传统中国温情脉脉的“礼”和以德为本的宇宙观逐渐被颠覆。19世纪末,社会进化论传入中国并逐步影响思想界。深受加藤弘之影响的梁启超认为“世界之中……强者常制弱者……欲自由权者……惟当先自求为强者而已”,这一认识成为激发民族主义和改革意识的启蒙理论。到1918年末,梁启超游历欧洲深受震撼,西方现代文明幻灭的悲观氛围代替了西方进步的乐观,其对进化论的信仰亦随之动摇,提出“国界必当尽破,世界必为大同”,认为民族主义时代虽为现代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未来世界将归于万国大同主义时代。晚年梁启超摒弃社会达尔文主义,而复归传统的天下主义。

——摘编自高力克《梁启超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析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在不同时期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2023-11-26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化正像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出现一样,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工业化为向世界开放创造了最佳条件,欧洲各国可以利用商业、文化与外交影响而扩大霸权。在19世纪最后25年,新领土被纳入现有的帝国,这些领土或是被征服的,或是被欧洲人新发现的——主要在非洲。

——摘编自德尼兹·加亚尔等著《欧洲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给予评析。(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其1859年的著作《双城记》中描述:“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昧的年代。”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变化状况的描述。

描述变化
1829年,英国出现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纺织工人组织,1834年又成立全国工会大同 盟。1836年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工人组织成立和工人运动开展
1801年,省级城市还没有一个达到10万人口,5万人以上的5个,2万至5万人的 有8个;1851年,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5万以上的13个,另有大 约100万人居住在2万~5万人的城市。
1818年,入学人数占人口总数的1/17,1851年占人口1/8.1841年,男子识字人数 占67.3%,1851年达69.3%,同期女子识字人数从51.1%上升到54.8%。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大城市内部的贫民窟充斥着收入不高的 工人阶层,这些人住在最不便利的地方的劣质砖房,甚至是地下室。这里的街道看 起来更是一片狼藉,垃圾满地,乌烟瘴气。”
(1)根据材料,概括 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的变化并填写在相对应的位置,并补充一种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运动开展的原因。
2023-07-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回顾历史,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和人民有不同的“愿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机器时代的愿景”

19世纪30年代,作家兼革命家弗洛拉·特里斯坦(18031844年)游历英国时写道:我对英国无产阶级有所了解后,再也不认为奴隶制是人类社会最悲惨的制度了。奴隶一辈子不愁没饭吃,生病会得到照料。而英国工人和雇主之间没有任何纽带,如果雇主不需要劳力,工人就会饿死。1836年,她写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傅立叶的学说含糊不清。”弗洛拉告诉手工业工人协会的成员:“如果你们继续分裂下去,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倒下,被种种不幸踏得粉碎!”弗洛拉还请求议会的一位托利党议员把他的衣服借给她穿,让她可以在公众席上旁听议会演讲(当时议会不对妇女开放)。

——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

材料二   “新兴国家的愿景”

埃及的1952年革命推翻了以英帝国主义为靠山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56年,纳赛尔正式当选为埃及共和国总统。1957年开始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他指出:“在我们致力于实现政治独立的同时,我们也为实现经济独立而努力。因为我们相信,没有经济独立的政治独立是没有价值的,而经济独立又使政治独立完全。”7月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接着把外国的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商业机构和代理处都收归国有。此前纳赛尔还出席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发言中强调“各国都有义务尊重别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

——编自马云《1952年的埃及革命与纳赛尔政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弗洛拉的“愿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愿景”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纳赛尔的“愿景”及其为实现愿景所采取的措施。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铁路开发商和他们在政府中的赞助人基本上赢得了争论,铁路被看成是让人兴奋的事物。从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建成,到新旧世纪之交,仅仅两代人的时间,世界各地变化的速度和广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铁路显然需要蒸汽机,但它们也需要资金,资金为铁路的发展和快速传播铺平了道路。……更早一些时候车轮的发明,让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出行,但较为局限,只允许相对较短的旅途。人们的眼界,在很大程度上一直被限制在离家周围几英里之内。而铁路所触及的范围就要大得多了。

——摘编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著(铁路改变世界》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提出改“土路为铁路”的倡议:“俄人竖拒伊犁,我军万难运役,非开铁路,则新疆、甘陇无转运之法,即无战守之方。俄窥西陲,英未必不垂涎滇、蜀。”1880年,刘铭传在应召进京议防务时提出:”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李鸿章赞同并进一步强调:西方各国的铁路“六通四达,为路至数十万里”,实乃致使其富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摒弃舟车,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发展铁路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力主修筑铁路的原因。
2022-04-22更新 | 299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400吨。阿克莱特的成功,引发了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的热潮,几乎所有的工厂都会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对工人实施规范化的管理。不少工厂主在几十年内便由一个小业主发展为百万富翁,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激增,原有的住房不能满足需要,城市住房十分拥挤。由于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导致卫生环境十分恶劣,疾病到处流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时代”、“新工业社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开支,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些措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佐证了西方工业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表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前工业社会,英国的“新居原则”要求年轻的夫妇应该在自己的屋檐下自力更生地开始婚姻生活;居家帮佣和学徒制传统则限制人们进入婚姻。从1770年开始,随着物价上涨,农场主发现让雇工搬出去自己生活要便宜得多,独身率和结婚年龄都随之降低。农业和工业经济部门的发展给无产阶级工人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从而也提供了自由进入婚姻的机会。工厂制的发展给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大量使用童工的纺织业工业区,早婚率和生育率要比农村地区高。至19世纪,许多工业城市的住房紧张且租金不菲,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居住的现象十分普遍,传统的“新居原则”被打破。

     ——摘编自傅新球《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增长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英国家庭生活的变化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19世纪英国家庭生活变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