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探究问题。

纳粹统治下的德国,谎言、恐怖、暴行、战争当道。

材料一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父亲是经营不善的犹太小工厂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诞生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二战前,爱因斯坦多次参与和平运动,纳粹于1933年查抄了他在柏林的住所,爱因斯坦从此常留美国普林斯顿。


材料二   战争结束了。德国领土又一次在大战后缩水。雅尔塔会议规定苏联获得战前波兰东部领土,波兰则从德国这里得到补偿。波德边界被西移到奥德—尼斯河一线。此外,苏联获得了柯尼斯堡。

整个德国曾经为保卫第三帝国而奋战。不少德国人直到最后一分钟仍然是希特勒的崇拜者。等他们醒过神来,眼前已经是一片片瓦砾。柏林、汉堡、科隆等大城市都被彻底摧毁。人们只好在地下室和废墟中栖身。全德国为法西斯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统计,自19399月二战爆发以来,德国共有五百五十万人死亡,两百万人以上伤残,一千五百万人流离失所。根据雅尔塔会议对德国占领的规定,194565日,苏美英法四国组建了盟国管制委员会。美国、英国和苏联各自占领了一片区域。从美国和英国的占领区中又划分出法占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义成著《不可不知的德国史》

(1)据材料一、举出纳粹统治使德国科学家外流的例证。
(2)据材料二、归纳纳粹统治给德国造成了哪些后果。(答出至少四点)
2023-12-2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交通运输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领导人莫洛托夫指出:“要按照生产能力的分布发展经济,以避免漫长的交通线。”他特别告诫规划工作者要扫除好大喜功的倾向,进一步展开工业化快建法,包括多样机械化、快速流水作业、类型标准化、工厂预制以及进度排表,并更注意经济问题。莫洛托夫的说法(     
A.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B.着眼于轻重工业比例关系的协调
C.纠正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D.主张借鉴资本主义大生产的机制
3 . 1895 年夏,德皇威廉二世在给沙皇的通信中绘制了油画《世界各民族,保护你们最珍贵的财产》,正 式提出了“黄祸论”。20 世纪初他还告诉沙皇,“日本出售军火给中国”“原钢材料正在法国——你的同盟国——生产”“他们正在争夺整个亚洲,正在苦心孤诣地准备着给全体白种人以打击”。这深刻反映(     
A.殖民体系中列强之间矛盾重重B.列强制定了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C.亚洲觉醒缘于严重的民族危机D.种族歧视成为当时世界普遍现象
4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影片《大马戏团》上映,故事的女主人公原是美国杂耍舞蹈演员,因生下了带有黑人血统的小孩,在美国饱受排斥,后来通过到苏联巡回演出马戏的机会,发现在这里不仅可以尽情展示才华,还不会因为孩子的肤色遭受不平等的对待。由此可知,这部电影的公映(     
A.旨在凸显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引起了美国各政党对种族歧视的关注
C.展现了苏联领先世界的电影生产能力D.是对美国的文化冷战政策的有力回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21年,苏俄废除了工业企业国有化法令,规定部分企业可以出租或出让。如允许德国人在莫斯科的近郊制造飞机,在中亚建造生产大炮的工厂。苏俄此举(     
A.调整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B.凸显了国家宏观调控职能
C.旨在与德国建立友好关系D.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2022-11-09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美国人埃利克·方纳在《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中说:“威尔逊从欧洲回来时……把新创立的国联看成是战争的最佳遗产。但许多美国人担心,参加国联意味着美国将长期而漫无边际地卷入其他国家的事务之中。……由来白马萨诸塞的参议员亨利卡伯特·洛奇领头的反对派则声称,国联将使美国丧失采取行动的自由。1919年11月和1920年3月,参议院两次拒绝接受《凡尔赛和约》。”最终美国没能加入国联,该结果的影响足(     
A.导致国际联盟权威性大打折扣B.致使美国的称霸战略失去依托
C.有利于美国推行大陆均势政策D.利于美国在亚太地区主导局势
7 . 1930年3月12日,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发动“食盐进军”,殖民者当局恼羞成怒,把甘地抓了起来,并下令取缔了甘地领导的国大党。随后,全国性的示威游行风起云涌,一些地方的示威游行甚至转化为武装起义。最终,英国驻印总督欧文在与甘地反复协商后签订《甘地一欧文协定》。这说明印度“食盐进军”(     
A.促成了印度的民族独立B.持续时间长且规模较大
C.超出了非暴力斗争范围D.展现了永不妥协的精神
8 . 1941年春,美国与日本试图通过谈判达成一项临时和平协定,中国驻美大使获悉此事后,代表中国政府对美提出强烈抗议,由此又惊动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最终放弃对日妥协的打算。美国的这一选择(     
A.直接导致日本偷袭珍珠港B.反映了英美利益的一致性
C.表明和平已成为时代主题D.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21年,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行新经济政策.并反复强调“退却是为了极顽强地向前进攻”,但当时仍有一些左派诗人用诗句表达了不满:“光明的力量, 已经流出了莫斯科近郊的溪沟”,我们的旗帜不扬,绛红色的颜色模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新经济政策(       
A.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B.动摇了苏俄统治基础
C.折射道路探索的艰难D.导致了严峻政治危机
10 . 1919年4月,列宁说:面对叛乱与干涉,“我们的军队却阵容整齐,在这里进行斗争的人们能够经历一场比沙皇时代艰苦得多的战争”,“是因为他们看到,每一个军事指挥官身旁都有一个党员政治委员——一个来自彼得格勒或莫斯科,或伊万诺沃——一沃兹涅先斯克的优秀工人”。据此可知列宁肯定了(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紧迫性B.实施余粮收集制的弊端
C.推进苏联军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D.加强红军政治建设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