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1917年6月,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法律规定:“凡故意制造企图干扰陆、海军军事行动的虚假报道或错误言论,以及企图在武装部队内部挑动不忠或妨碍征兵的,均将被处以高额罚款或监禁⋯⋯”由此可知,一战期间的美国(     
A.加强了对舆论控制B.形成了反战的浪潮
C.出现了大量的间谍D.妄图建立世界霸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12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13日,苏联外交官发表声明,表示关于反法西斯力量中哪一国应该把最大的精力集中于哪一战区的问题,已经取得了或即将取得基本的共识,并且在这个问题上三个盟国将为共同事业的利益而努力。


请你推测当时关心抗战时局的延安军民获知上述声明后的可能反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022-12-01更新 | 781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3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外竞争日益激烈,欧洲列强彼此怀疑和相互敌视,担心输掉竞争就意味着本国的衰弱甚至灭亡。他们都把本国的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建立在削弱对手的基础上,信奉一种弱肉强食的普遍原则。这说明一战前列强矛盾加剧(     
A.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B.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C.使民族主义情绪逐渐高涨D.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脱节
4 . 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在奥匈帝国,1917年11月21日,年轻皇帝查理继位后,开始了秘密议和,同时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提出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这说明(     
A.同盟国集团的最终失败B.战争灾难引发厌战情绪
C.美国参战改变力量对比D.俄国退战产生连锁反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7年8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我们认为惩罚性的损害、肢解德国、建立自私的和排他性的经济联盟都是不合适的……不能为任何种类的和平提供适当的基础”,美国意在(       
A.建立世界霸权B.维护世界和平C.援助欧洲复兴D.维持欧洲均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以印度国大党党员为代表的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对英属殖民政府推行的教育西化状况深感担忧,认为当时的大学教育没有让印度青年人产生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开始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思想启蒙。部分进步教师和学生在浦纳创建了旨在对印度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的组织——德干教育社。时任加尔各答大学校长的班纳吉、诗人泰戈尔等积极参加或支持德干教育社的活动。1892年,班纳吉校长发表演讲,声称“一个完整的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教育学范式时代”即将来临,应该“加快在大学中引进母语教学”。19世纪末兴起的印度民族教育运动是在英属印度殖民地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印度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施晓光《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及影响》

材料二   鉴于荷兰殖民政府加紧对印尼的文化侵略,幻想“在物质上的吞并之后进行精神上的吞并”,部分逐渐从无知的黑暗中猛醒的印尼人,立志为挣脱殖民枷锁而奋斗。1900~1908年,卡尔蒂尼首倡民族教育后,印尼早期知识分子中的一批有识之士,或鼓励青年勤奋求知,或帮助励志求学的平民青年筹募资金,在印尼民族教育史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此外,兴办民族教育机构的还有伊斯兰教民族主义者、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和印尼共产党人等。印尼共产党自诞生伊始,就以学校为阵地、开展民族教育,广泛招收学生,组织学生投入群众性的反殖斗争。这些民族教育运动增强了印尼各岛、各地、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使青年人逐渐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奠定了印尼近代民族教育体系的基础。

——摘编自李明欢《略论1900—1942年印尼的民族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近代印度相比,20世纪上半叶印尼民族教育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尼民族教育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9年4月23日,美国《纽约时报》刊文指出:“基于山东问题的解决可能永久地破坏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所以没有能力捍卫主权的中国,必须依靠自身事业的正义、国际正义感以及巴黎和会所倡导的持久和平原则来维护自身利益。”这揭示出美国的意图是(     
A.声援中国B.维护正义C.“利益均沾”D.倡导和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称,在凡尔赛体系下,改变体系的力量大于维护体系的力量,维护体系的主要力量只有英法以及东欧小国,而其他国家都对该体系投了反对票。该学者意在说明凡尔赛体系(     
A.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B.未能使殖民地人民获得独立
C.改变了国际政治关系格局D.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5年5月,在英国政府支持下,英国前驻美大使主持编写的《克莱斯报告》在欧美发行。该报告列举了德军使用毒气、袭击民用船只、屠杀妇女儿童等暴行,激起了欧美民众强烈的反德情绪,但报告也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这反映了( )
A.英国战争宣传秉持了客观的立场
B.舆论对一战战局起到决定性作用
C.一战舆论受到了英国政府的影响
D.舆论宣传左右美国政府参战态度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威尔逊外交活动中最重要的应是他倡导并促成其建立的国际联盟。威尔逊外交的特征是利用美国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及强大的经济实力,推行以集体安全为旗帜的政策,以一种貌似中间立场而实为超越欧洲列强之上的政策,来达到主宰世界的外交战略目标。虽然后来这一政策由于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美国将自己排除在国联之外而成为历史的讽刺,但是国际联盟作为威尔逊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影响超过了威尔逊的时代。

——摘编自韩莉《新外交·旧世界: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

材料二   国际公法产生以来,国际社会成员尝试建立维持和平的工具。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和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这两个组织都致力于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巩固外交。可悲的是国际联盟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轻如鸿毛。联合国作为和平工具的一种,《宪章》提供了综合性的争端解决机制,如,安理会建立以“权力”为基础的,包括最严厉的军事手段在内的有广泛选择的争端解决程序,大会和秘书长运用以“利益”为合作协调机制,以及联合国国际法院建立以国际法之下的“权利”为基础的司法解决程序。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行动,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冲突减少40%。

——摘编自史国普《联合国框架下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历史探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立国际联盟的会议名称及美国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在解决国际冲突方面所发挥作用的差异。
2022-07-20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