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1930年3月12日,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发动“食盐进军”,殖民者当局恼羞成怒,把甘地抓了起来,并下令取缔了甘地领导的国大党。随后,全国性的示威游行风起云涌,一些地方的示威游行甚至转化为武装起义。最终,英国驻印总督欧文在与甘地反复协商后签订《甘地一欧文协定》。这说明印度“食盐进军”(     
A.促成了印度的民族独立B.持续时间长且规模较大
C.超出了非暴力斗争范围D.展现了永不妥协的精神
2 . 十月革命胜利前,列宁提出了对劳动者进行简单生产管理教育并立即实现人民自治的政策。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着重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大力开展经济建设逐步实现群众自治。这一转变有利于(     
A.对社会改造的新探索B.推动苏俄工农联盟的形成
C.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D.实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3 . 为防范布尔什维主义,巴黎和会各大国在重新划分欧洲版图的时候就在苏俄周边设立了“隔离带”,因此从北到南,大小国家一一建立起来,如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等。这种“隔离带”(       
A.有效遏制了苏俄的发展B.体现了国际联盟的作用
C.反映了巴黎和会的实质D.实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4 . 19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人发现,在商业方面,德国以更优的服务、条件和更低的价格,提供至少同等质量的商品,并在度量上采用公制而非英制。德国自非洲取得的从东至西的殖民地,几乎将大陆横切,挫败了英国建设从好望角到开罗铁路的野心。这将导致(       
A.德国经济领先世界B.英德矛盾日渐加剧C.非洲为英德所瓜分D.国际市场竞争充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权力是一切政治行动的要素,国际权力中心即国际政治的中心地带。而国家和地区本身具有的实力是其成为中心地带的核心要素。具体而言,世界权力中心主要包括物质性力量和文化力量(软实力)两方面力量标准。随着力量的此消彼长,国际权力中心也在不断进行演变,近代以来先后经历了欧洲一美国和苏联一以美国为中心并逐渐拓展至全球的演变历程。近代以来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也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摘编自邓昕《近代以来国际权力中心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7-1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对传统理论和体制发出了严峻挑战,建立起了受国家政权领导但又为国家服务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并且为小生产者的存在正名:农业上,每一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多打粮就能多得粮食,因此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在这一政策下,农民可以把多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出卖,这就打开了市场的大门,为商品的流转、商品经济的恢复和活跃创造了条件。此外,这一政策还改变了内战后期产品的免贵分配,允许商品买卖合并实行按技术高低、贡献大小付酬。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二   斯大林往往打着列宁旗号,大量地引证列宁的话,实际上斯大林与列宁的联系是非本质的。斯大林主义是背离列宁的思想的。在军事共产主义结束后,列宁强调把全国视为一个合作社,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的,并且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过渡形式,而斯大林对苏联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消息报》评论员鲍文认为,需要彻底改革的斯大林模式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过程中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法,这也对此后的领导人产生影响。

——摘编自陆南泉《对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材料三   关于苏联的部分观点

人物观点
美国前总统布什苏联发生的事情(苏联解体)是我们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
一些西方学者极权主义这一管理体制最终必然走向可悲结局。
吴雄丞戈尔巴乔夫推行了一条“拆除社会主义大厦”的路线。

——摘编自林志彬《苏联剧变原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斯大林模式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7 . 苏联历史上某一经济政策在当时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强烈抵制,他们认为这种政策是“对十月的背叛”,是一种“退却”,在经济上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改良主义政策只能削弱无产阶级的意志”。这一政策(     
A.清除了工农之间的分歧与矛盾B.尝试建立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
C.动摇了刚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了市场和商品关系发展经济
8 . 1931年2月,斯大林指示,要把解决技术问题作为苏联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苏联党和政府相应地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决策、党中央通过了关于为五年计划中几个大的工程培养技术熟练职工的决议,在工厂普遍开办了技术训练班,成立了技术小组,办起了技术学校,实行了技术考核,这些做法(     
A.损害了广大农民切身利益B.适应了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C.克服了新经济政策的弊端D.完善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9 . 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侦探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于1934年1月1日首次出版。在这本书的开始部分,书里的主人公在车厢的过道上讨论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共产主义在英国的影响扩大B.新经济政策借鉴西方发展模式
C.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不满D.苏联工业化成就吸引西方关注
10 . 法国驻几内亚的总督给政府的报告中承认:“(一战回来的)老兵们把不服从(法国殖民当局的)命令作为高尚文明的标志,他们的活动使当地的非洲人也受无纪律的影响而使局势混乱。”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一战促进了殖民地的民族觉醒B.法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民权运动的蓬勃发展
2022-06-2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