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摘编自【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1865年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1913~1937年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国家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苏联)

1913年

15

11

13

8

4

1925年

15

14

8

7

1

1937年

14

12

9

5

1

——摘编自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内容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史料价值。
(3)你从材料三的数据中能发现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说明。
2023-03-0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道路,中国方案。

习近平《坚定道路自信走好中国道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移植嫁接他国的道路和模式。……对本国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探索是每一个国家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也会对本国甚至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了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的确给人民一段喘息时间……到1926年时,工农业产值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暂时的退却”的理解。

材料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千疮百孔,人们在寻找西方文明的缺陷。普遍认为问题出在“制度”上,资本主义行不通,马克思的预言即将成为现实。而相信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人却认为制度可以从内部进行改革,判断准确的干预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只会刺激经济发展。罗斯福采取了这一方案,他执政的六年里,美国经济逐步好转。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危机,罗斯福做出了正确抉择,实施新政,新政的特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三: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
2023-03-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3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的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不断创新,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邀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1921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据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三   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0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1)对材料一中的玛丽和威廉来说,天上掉下了顶大王冠,同时掉下来的还有一个“紧箍咒”。这个“紧箍咒”指的是英国的什么制度?从经济角度,用具体史实说明该制度是如何推动英国工业发展?
(2)材料二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有益探索,指出苏俄实行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特征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请从制度创新角度,谈谈你有何收获?
2023-09-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不久就开始推行的工业国有化经1918628日的立法得以扩大。私营企业最终几乎销声匿迹。国家还推行了义务劳动制度。私人贸易不断受到打压,并被配额制度和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国家配给制所替代。1918219日,国家宣布土地为国家财产,只有自耕农有资格使用土地。然而,农民们对向政府提供粮食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因为在国家经济崩溃的情况下还要把所产粮食优先供应国家,而农民的生产得不到许多回报。迫于内战及供应红军及城市人口粮食需求的压力,当局最终颁布粮食征收令,这实际上是命令农民把所有收成都上交国家,只留下保证他们自己生存和来年播种的最低数量。当农民抵制政府的粮食征收时,强制征用就成了家常便饭。但战时共产主义又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乌托邦时期,一个激进入士想象有可能一步跳到真正“共产主义”的时期,实现这个无产阶级自由社会的长久梦想。

材料二   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共产党的统治的确生存了下来。为恢复一个完全精疲力竭、遭到破坏,正处于饥饿中的国家,苏俄开始了另一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从1921年延续到1928年,直至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不过,总体来看,苏维埃政府在其政策上表现出了更多的连续性并明智而坚定地追求其既定的目标,而不是改变其目标,正如对共产党统治的头十年的简短论述所表明的那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第八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及其实施的目的,并对该政策予以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这句话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危机爆发前,斯大林虽然曾萌生过采用强制办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念头,但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粮食危机爆发后,斯大林对个体农民经济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个体农民则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断言:‘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在斯大林的心目中,个体生产的农民已由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人阶级的联盟者变为了革命的对象,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

——摘编自张勇《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评析》

材料二   1933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烟草、稻米、猪和奶制品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其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在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中,政府对自愿减产的农民的补贴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税。

——摘编自张准《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


(1)分别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苏联与美国农业政策,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苏联实现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规划和调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刘玮换《浅谈斯大林模式》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虽然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重建家园,但战争的胜利却向苏共高层证明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正确性,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则又强化了这种体制。至赫鲁晓夫时虽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但在改革中却一只脚迈向了民主,另一只脚又陷入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而勃列日涅夫一边进行积极的经济改革,一边不断加强党政集中领导制、干部领导终身任职制等,个人集权和特权思想逐渐泛滥。至戈尔巴乔夫时期,强大的阻碍机制致使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使其转向政治领域,加速了苏联剧变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份1913192119231925
粮食产量(亿昔特)39.7922.1334.5544.24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恐慌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

——摘选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期,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走出了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但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发展迟滞不前甚至有严重倒退的中国经济依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本无力控制一个具有7亿消费群的国家经济,导致人民对现有生活的状况日渐不满。1978年,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开始推行由周恩来最早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尝试对当时国内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

——摘编自《维基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5年该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5年变化出现的政策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是指什么?这种“更积极的回应”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两项重要创举。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2021-11-0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计划机制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最先在苏联广泛运用,后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一定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活动完全在计划指导下运作,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完全按计划调配,市场、价值规律等经济杠杆几乎不发生作用,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是经济活动的实际操作者而非监护人。国家通过制订规划和实行规划掌握经济的全部命脉,其规划不仅涉及到发展全局,而且具体到各级生产部门乃至生产位,计划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每一个细胞中。

——摘编自钱乘《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 “经济计划化”,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经济结枃调整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协调和稳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通过采购订货和刺激消费…,保证了市场的稳定和扩大;同时通过国内千预和国际联合,调整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政策,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促进贸马自由化,客观上不仅有利于扩大国内外市场,而且有助于提供本国产品的国际党争力,加快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进程。

——摘编自梅宪宾《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苏联计划机制运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机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3)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化”的到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日益趋同。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看法。
2021-10-0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9 . 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俄】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析其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并举出苏俄工业上“退回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据材料三,概括普京认为“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1-02-25更新 | 512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留下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材料二 在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合作社的巨大意义。从实质上讲,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是他们生活和生产所需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列宁《论合作社》

材料三 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面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相关措施,并说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最初意图以及1920年后继续实施的意图。
(2)据材料二,概括列宁对合作社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做出“让步”的?
(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些做法进行客观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的启示。
2020-09-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