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敦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所占比例达41.6%。截至2010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上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成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根据对材料三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2021-04-28更新 | 447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社会学家w.茨阿波夫提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是一种“特殊性”,他们对全球不具有普遍意义,不是众多国家可以模仿的路径。他说“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而且道路还不是直线,是渐进的,对于后进国家来说也不只有一条卓有成效的实现转型的道路。”虽然后发国家还可以从西方学到许多东西,但是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美国化和西方化,各个国家都应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曹诏根《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您对材料观点的认识,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 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当时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下图)。

材料二   1928—1937 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 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二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优势总体上仍旧得以保持,但是从20世纪 60年代起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的递减趋向,1981—1990年苏联的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如下表:

年份

国民收入增长率

工业产值
增长率
农业产值
增长率
投资额
增长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

1981—1985

3.2%

3.6%

1.0%

3.7%

2.7%

1986—1989

1.8%

2.6%

0.5%

0.3%

2.0%

1990

-4%

-1.2%

-2.3%

-19%

-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1940—1960年经济发展的共同政策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思想家洛克(16321704)在《政府论》中提出了“自然法“自然权利"等概念。在早期的政府职能讨论中,政府的职能是相对于人的自然权利来引中的,政府被看作是接受人民授权的权威中心。在洛克的观点中,政府的唯一职能,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将政府职能总结为三点:“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益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17721823)在政府的职能上仍然延续之前的传统,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同时也强调国家在保障私人财产、振兴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敏锐地指出了危机的解决途径,即促进有效需求。而为了促进有效需求,政府必须运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消除市场的不稳定性。
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爵士发表《贝弗里奇报告》,提出政府要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工作,通过社会保障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建议。
20世纪70年代,福利危机使得沉寂多年的新自由主义卷土重来,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国家改革的主要理论支持。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的撒切尔政府和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里根政府成为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行动代言人。西方各国开始收紧福利,将公共服务的职能陆续民营化,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出去,用更多的理性对待公共服务职能的分配。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人们开始超越市场与政府的二元对立而走向对待市场与政府的一种平衡立场。一方面,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重新得到重视,合同外包、倒合同外包、政府间合作与公私混合提供将并存,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除了企业之外,政府在公共服务上与社会组织也展开了更多的互动。

——摘编自万方《西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变迁的理论考察:三个阶段的划分》


(1)阅读上表,请对西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演变进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扩张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帮扶弱势群体措施(部分)

记述

出处

1

武德七年,始定律令……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旧唐书》

2

悲田出于释教,并望改为养病坊,其两京及诸州。《唐会要》

3

其孝义之家,赐粟五石。高年八十以上粟二石,九十以上三石,百岁加绢二匹。《唐大诏令集》

材料二   1834年英国政府所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遭到了工人集会的反对,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约1/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表明贫困问题已超出个人慈善组织的能力范围,穷人贫困并非因为自身,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致。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涌现,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新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上的一个结果,就是促使1906—1914年自由党政府实施一系列的社会改革。1908年的第一个《老年人养老法案》规定;对年满70岁的老人发放养老金,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定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21年新的《国民保险法》加大了保险力度。这样现代意义上的福利思想在英国开始萌芽。不过与二战后相比,当时英国社会福利的范围还是比较狭窄的。

——摘编自刘成、奚慧玲等《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干预下的社会平等。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形势出现极大的转变,逐渐暴露出局限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降低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最后,福利制度本质只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摘编自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帮扶弱势群体的主要途径。从社会教化的角度,简述上述帮扶措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英国政府进行社会福利政策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内妨碍经济发展的旧政策法规逐渐消除,但在对外贸易中,小皮特等多届政府未革除重商主义,如对粮食等数百种进口物品征收高关税。1846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不久又废除了《航海条例》,且对大多数商品取消关税。英国成为第一个自由贸易大国,确立了经济自由主义。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末起,英国积极推动帝国内部的特惠贸易措施。最早采取的优惠形式是,殖民地单方面降低对英国出口的关税,到一战时,迫于殖民地的压力,英国开始给予互惠安排。1915年通过的"马克科纳关税"和一战后颁布的"产业保护关税"都歧视帝国外的贸易。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

材料三   1937年,英局乌干达殖民当局为发展近代纺织业而申请关税保护时,英国殖民事务部一位助理部长居然认为,"东非人的食指和大拇指太大、太笨拙,无法操作棉纺织机器"。在英国政府眼里,殖民地的任何工业化都是"不公平竞争",从鞋类到啤酒的英国生产商也向政府“写去愤怒的信函,要求获得针对殖民地‘不公平’竞争的保护”。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一反保守主义的稳重传统,态势激进,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和"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中“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内容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新内涵,并简评其作用。
2023-01-12更新 | 20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岗位多集中于纺织业和采掘业,虽然当时已经开始实行工厂制,但实际上工厂多而小,与之前的规模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如在1851年英国全国87000名雇主中,雇佣10人以下者达76000人,占总数的87%,雇佣50人以上者仅2000人,占总数的2.3%。小而散带来的用工不稳定问题,也是当时出现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化,新技术下的重化工业需要大资金大规模才能满足,大企业相较于之前能为工人提供更多相对稳定且多样化的岗位,这也使得专业化分工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简单化向着复杂化演进。

——摘编自李智明《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挑战与思考》

材料二   在采掘、冶炼、纺织、建筑、运输、电气、煤气等传统产业部门劳作的产业工人,被称为“蓝领”阶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近40%,而同期“蓝领”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大约500万。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及知识密集型生产部门的,催生了主要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的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的比例是5032。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出纳员、饭店旅馆的服务员、公共娱乐及卫生保健人员等不断增加,他们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在美国,1950年就已经达到53.2%,1976年为65.7%。

——摘编自许平《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分层变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就业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工人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基督教是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处于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把生活中的纵欲当成罪恶,提倡鄙弃奢侈的生活观念。《圣经》中说“有钱人要进神的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17世纪,重商主义者作为当时欧洲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一致认为节俭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富人的奢侈消费向穷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犹如托马斯·孟的理解,奢侈“会使富人的钱财用来维持贫人的生活,那就成为公共财富最好的分配方法了”。

——摘编自陈国庆《西方消费经济思想与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凯恩斯认为大危机与国家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观念脱不开干系,其病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提升有效需求是解救经济危机的万能钥匙。在宏观层面,建议国家要引导消费,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措施刺激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提高就业和产出水平,并以此来限制和约束企业与个人的短视经济行为。二战结束后,凯恩斯的思想对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几乎成为解决当时一切经济问题的不二法门。

——摘编自程海荣《消费伦理观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消费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恩斯消费思想在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中的体现,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2022-07-11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尘肺病在英国煤矿工人中的快速流行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受当时医学水平的限制,政府对硅肺病以外的一般尘肺病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更是因为煤炭工业在整个英国经济构成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欧战的危机使煤炭资源的战略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使政府对尘肺病视而不见。故直到1940年代中期,政府仍奉行以牺牲工人利益为代价确保工业发展的政策。1943年,英国新确诊为尘肺病的煤矿工人达到1000例,到1944年上升到2000例,1945年达到5821例。这样,成千上万的尘肺病矿工不得不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截止1948年,总共大约22000名尘肺病矿工被迫离开了工作岗位。

材料二   二战后,面对尘肺病、战争以及1930年代以来的经济大萧条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大量工人失业的局面,英国政府试图通过建立福利国家解决这一问题。在此过程中,英国政府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煤炭工业从私人矿主所有转变为由政府部门直接控制的国有化工业。因此,在煤炭工业国有化之初,英国政府以福利国家的建立为契机,为尘肺病矿工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而且这些法案规定的绝大多数保险费用必须由政府支付。同时,将大多数尘肺病煤矿工人召回已实现国有化的煤炭工业,到1960年,有将近2万名尘肺病矿工在煤矿矿区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短期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这一政策的实施导致了煤炭工业新的危机的产生。

——以上材料摘编自高麦爱《煤矿工人尘肺病与英国福利国家政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尘肺病患者不断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英国应对尘肺病的措施。
2020-07-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