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1 . 阅读“东南亚国家联盟发展历程表”。

时间

发展历程

1961年

东盟成立,属于资本主义阵营,首批成员国为发展中国家

1991年

既有信仰佛教、基督教的国家,也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

1994年

成立了东盟地区论坛,其成员除了东盟成员国外,还包括中、美、日、俄等国

此后

组织多次扩大,其中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在东盟地区论坛的基础上形成了“10+3”和“10+1”的协商模式
据此可知,东盟的发展反映出(       
A.国际组织对成员国的约束力不断增强B.区域性大国主导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方向
C.世界地缘政治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D.二战以来人类由对抗走向对话的发展趋势
7日内更新 | 6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2 . 1985年,美国国会和大使馆支持美国电影协会在韩国建立好莱坞发行公司,要求韩国增加放映好莱坞影片的时间。另外,在与加拿大、法国就电影产品在商品与文化定位上发生冲突后,美国对这两个国家采取了经济制裁措施。这反映出当时(     
A.美国文化霸权主义凸显B.“冷战”逐渐渗透至文化领域
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D.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8年戴高乐重返法国政坛之时,开始酝酿对苏缓和的长期规划。此时的苏联,“非斯大林化”的进程方兴未艾,赫鲁晓夫在“和平共处”外交总路线的框架下,积极在西方国家中寻找“特殊”对话者。1958年初,苏共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旨在“削弱法国与北约联系的纽带,加强法国从美国获取更大独立自主权的政治倾向。”苏联表示与戴高乐的“定期接触”可能会促进法苏缓和,钳制法美关系。同时,戴高乐进一步向在巴黎的苏联外交官阐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构想,并多次在公开场合使用该表述。

第二次柏林危机可被视作法苏关系缓和的障碍和契机。1959年至1960年,两国间出现了短暂“缓和”的迹象。然而,19605月,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失败,法苏间的“缓和”被苏联证明是一场错觉。苏联意识到,只要美国参与其中,法国就会为了维护其盟友的利益限制自身的判断和行动自由。在随后的联合国大会发言中,苏联强烈谴责了法国殖民主义,因为苏联此前对法国的期待和盘算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回报。

——摘编自宋雪《“缓和”的错觉——再议1958—1960年的法苏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苏关系出现缓和迹象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苏关系缓和成为“错觉”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2年国情咨文里宣称,“新近加以扩大的粮食用于和平计划将以我们大量丰饶的农产品来解救许多国家的饥馑”,他在白宫专门设立“粮食用于和平办公室”,在其任内,“粮食用于和平”的援助每年平均支出在15亿美元左右。这反映出美国(     
A.与苏联的冷战逐渐缓和B.试图控制中间地带
C.竭力保持美元优势地位D.借机转嫁农业危机
2024-04-1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叙利亚等国丧失大片领土。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向以色列主动出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向美国紧急求援,美国向以色列运送大量军火。苏联停止向阿拉伯国家补充武器装备。10月19日,以军到达苏伊士运河西岸,切断了埃军的补给线。10月22,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38号决议案》,呼吁交战双方就地停火。最后,联合国决定派出常任理事国以外的联合国紧急部队去中东监督停火,第四次中东战争就此收场。

——摘编自顾关福主编《战后国际关系(1945―2010)》

材料二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首先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实行石油禁运,随后,石油禁运扩大到了所有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此举令美国政府猝不及防,尼克松表示,“我们正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能源短缺危机。”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加大能源供应,其中包括大量使用煤、国内石油增产、扩大国外(加拿大和委内瑞拉)进口等;另一方面减少能源需求与消费,包括家庭和商业领域。成立联邦能源署,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制订能源计划的开始。

——摘编自钟宪章《1973年冬尼克松政府能源应急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各种力量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立场。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四次中东战争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81—1984年,美国接纳难民近40万人,其中90%以上来自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东亚,来自非洲及美国盟国的却很少。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距离影响移民的区位选择
B.非洲获得了独立和发展
C.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流动
D.美国顽固坚持冷战思维
2024-04-16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为美国20世纪60—80年代推行的对苏政策,由此可知(       

时间

政策

1960年

肯尼迪提出了“和平战略”,“用和平的方式加强西方盟国的地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

1977年

尼克松政府提出了“缓和战略”,通过与苏联对话、谈判,缓和关系,加强双方的交流

20世纪70年代初

卡特总统强调“人权外交”,企图在意识形态方面战胜苏联,扩大苏联与东欧各国内部矛盾,促其内部发生变化,最终纳入美国的“世界秩序”之中

1981—1989年

里根政府先后提出了“重振国威”“现实主义、实力加谈判”等战略,和苏联展开全面对抗

1989年

老布什总统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利用苏联和东欧正在进行改革之机,促进苏联和东欧国家和平演变,最终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A.美国对苏政策受国际现实影响B.和平演变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C.美苏争霸中美国长期处于攻势D.社会主义阵营早已出现分化
2024-04-16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美国总统卡特把苏联1979年进攻阿富汗当作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挑战,他一方面呼吁世界各国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另一方面通过了制裁苏联的措施;里根上台以后更是屡次攻击苏联为“邪恶帝国”。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也对苏联进行谴责。据此可知当时(       
A.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初步显现B.美国主导了世界舆论的方向
C.苏联国际形象受到严重冲击D.美国和平演变政策成效显著
2024-04-16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64年,以“人的尊严、人类友好和世界团结”为主题的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本次会议无论是参会人数,还是宣读的论文数量,印度学者都占有绝对优势。许多西方学者指责该会议具有明显的“东方”倾向。这次会议反映了(       
A.资本主义阵营已出现分化B.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
C.世界多极力量的日益壮大D.美苏在第三世界展开竞争
2024-04-08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45年3月,美国好莱坞布景师工会和画师工会成员开始罢工,造成近60%的在拍电影拍摄停滞。这场罢工催生了1947年《塔夫特-哈特莱法》的出炉,该法案旨在限制工会权力,还要求工会领袖宣誓不进行共产主义活动。上述事件说明(     
A.政府强化了对经济的干预B.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资本主义的弊端开始显露D.冷战思维影响美国对内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