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图为二战后美国历史课程在印度大学的开设情况。它反映出(     
1954年,巴纳斯印度大学和巴罗达大学率先将美国历史纳入硕士学位课程的选修课
1959年,美国印一美教育基金会向加尔各答大学与旁遮普大学等高校派遣10名美国历史学家
1960年,获美国资助前往美国深造的印度学者已有独自开设“1776年以来以来的美国史”等课程的能力
1967年,开设美国课程的印度高校达到43所
到1971年,印一美教育基金会共选派103名印度学者赴美研究美国历史,同期有近九十名美国学者到印度讲授美国学
A.美国热衷于在印度传播美国价值观B.非殖民地化是美国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C.战后美国文化传播被赋予冷战内涵D.第三世界发展成为美国关注的核心问题
昨日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湖南衡阳·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从1952年起,美国政府年均投入600万美元用于海外图书馆项目,在亚非拉国家设立的图书馆中收藏着大量介绍美国历史文化、民主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图书、期刊、小册子等,这些图书馆免费向当地社会各阶层读者开放。美国此举意在(     
A.支持落后国家文化事业B.转移冷战对抗的中心
C.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D.应对政治多极化挑战
7日内更新 | 224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山东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离不开其所实施的各类翻译政策。表3为某学者在研究“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时,整理的20世纪以来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中的翻译政策与实践。

下表

阶段措施简介
二战前民间机构的“译入”政策19世纪末美国介入亚太地区,需要了解东方文化以服务其国家利益,各类私立基金会如洛克菲勒基金会等民间机构开始对美国的对外文化政策施加影响。洛克菲勒基金会制定了多项资助翻译世界各国文献的策略和措施。在1935—1938年,资助了大量对中国或东方文献的翻译。还资助国际教育局翻译了涉及40多种语言的欧洲及拉丁美洲儿童文学作品。
二战期间官方机构的“译出”政策与针对欧洲的文化传播战略二战期间,欧洲文化遭到德国法西斯的破坏,美国政府趁机通过广播、报纸、杂志及图书等媒介对欧洲进行美国文化“译出”,践行了“通过文化实力引领世界”的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美国之音”专门介绍美国文化;在法国发行了报纸《战争中的美国》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风俗;翻译出版了3636074册图书。
二战后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译出”和“译入”的双重政策与美国的全球文化战略在1948年通过的史密斯—蒙德特法的授权下,联邦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书籍“译出”政策。成立了新闻署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对外翻译政策。据统计,仅1953年到1956年就有2900册美国书籍被翻译成46种语言,在全球的发行量高达2.8亿册,内容主要是美国社会、政治制度、日常生活及思想观念等。民间非营利性机构富兰克林图书项目也实施对外文化翻译战略,涉及到中东、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译出”的同时,也实施了文化“译入”政策。译入世界各国文化经典目的是帮助美国人了解世界各国文化。洛克菲勒基金会主要负责拉丁美洲文学的翻译。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官方机构的“译入”政策与维持文化霸权战略
随着文化霸权的形成,世界各国开始主动翻译美国的文学和学术著作,美国的官方和民间机构不再实施对外“译出”政策。为了应对世界各国对美国文化霸权的批评并维持和巩固其霸权地位,美国官方机构积极实施“译入”政策,以展示美国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包容,维持并巩固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该学者在研究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时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美国是如何通过翻译政策的不断演进来实施对外文化战略的?
(3)结合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施谈谈你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20世纪60年代,苏联与古巴签订经济贸易协定,给古巴大量贷款,同时购买古巴的蔗糖。古巴希望通过大量生产和出口蔗糖来积累资金;苏联希望通过进口古巴的食糖,来降低生产糖的成本,将种植甜菜的土地用来种植产量更高的农作物,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A.互惠合作符合国家需求B.控制拉美地区成为冷战焦点
C.世界形势影响外交政策D.社会主义统一的市场已建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二战后世界科技政策范式转变分析表(部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1945—1975年

1975—1990年

1990年至今

科技政策范式

为国防而科学

为工业而科学

为民生而科学

政策模式

高度集中军事国防

集中式工业经济

社会创新和民生科技

核心目标

国防

工业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A.社会生活的需求B.新科技革命的开展C.国际格局的演变D.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6 . 1948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对内阁说:我们必须组织并巩固西方文明中固有的伦理和精神力量,只有在西欧建立受到美国和自治领支持的某种形式的联盟……才能实现上述目标。英国政府的主要目标是(       
A.维持在欧洲的主导地位B.巩固西方固有文明伦理
C.建立与美国的政治联盟D.对抗苏联在西欧的渗透
2024-04-15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殖民化进程不断加快,亚非地区出现了大量民族独立国家,这些国家拥有众多有价值的资源。这些国家独立对国际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瓦解了两极格局B.削弱了美国霸主地位
C.加剧了冷战对抗D.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2024-04-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山东德州·一模
8 . 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贸易促进与资助法案》以农产品作为对外援助的一种补充形式,被称为“美国农产品外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贸易促进与资助法案》的主要条款

受援国可与美国达成协议,从美国获得贷款,依据当地的汇率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一般包括:小麦、蔬菜油、玉米、大豆、棉花、动物脂、面粉、高粱、大米等。

禁止社会主义国家或者同美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接受美国的援助。

美国政府通过向其他国家(主要是欠发达国家)销售美国的“剩余农产品”,获得当地货币,销售所得用作在当地进行外交活动、购买战略物资和推销农产品的经费,其余部分作为对受援国的贷款或赠款,但其使用须经美国政府的同意,并接受美国政府的监督。

——据【美】罗伯特·沃尔特斯《美苏援助对比分析》

材料二   1   19551957年美国农产品在世界所占份额

商品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在世界生产中所占的百分比
小麦46.120.2
玉米63.959.2
大米14.81.8
棉花43.635.5
大豆82.051.3

2   美国农产品外交历程(节选)

时间概况
一战时期“小麦赢得战争”是一条重要口号。赫伯特·胡佛在战时和战后领导了粮食援助工作。
二战时期按照《租借法案》的规定,战时美国向欧洲盟国提供了60多亿美元的农产品援助。
二战后马歇尔计划总额120亿美元援助中,有1/3以上是以农产品形式提供的。

——据【美】美国全国计划协会研究报告、唐纳德·怀特《美国的兴盛与衰落》等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为什么实行农产品外交的证据?说明理由。
2024-04-09更新 | 27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9 . 1960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莫斯科召开。苏联方面曾表示中国会派出300人的代表团参会。莫斯科会议召开前一个月,中国代表团宣布取消参会。中国代表团的决定(     
A.主要受到冷战的影响B.折射出中苏关系的调整
C.源于学术观点的差异D.表明社会主义阵营崩溃
2024-03-3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67年在美国安娜堡召开了第27届东方学术会议,美国官方和民间对于此次会议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美国的“区域研究”新范式逐渐占领主要学术场域,掌握东方研究话语权,更加关注目标区域的“当下”问题。这反映了当时(       
A.战后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化B.美苏两国的竞争领域不断拓展
C.美国重视东方地区文化研究D.冷战背景下美国争夺知识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