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进程的多元性的内涵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性。持全球史观的史学家们注重研究历史发展的空间维度的横向改变,他们认为,历史就是世界一体化的过程,是人类文明向全球辐射扩散的过程。由分散到整体最能说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但是,世界的碎裂同样也是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必然现象。庞大帝国的解体释放出来的政治能量而弹射出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殖民主义的瓦解引发的第三世界运动导致了众多民族国家的兴起;现代化浪潮中涌现出了社会形态转型的不同模式和不同发展道路;民族矛盾、文化隔阂、宗教对立、文明冲突,形成了巨大的裂变张力。

人类历史是在全球一体化以及世界秩序和运行规则的合理化这两种力量或运动的冲突和协调的动态平衡中向前发展的。

——摘编自王玮《世界历史进程的悖论:整合与碎裂》

请以“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整合与碎裂”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将越南问题作为外交重点——美国希望尽快撤离越南,并且要光荣地撤离。由于苏联是北越的重要武器援助国,美国希望与苏联召开峰会谈判,就越南问题达成相关共识。起初,关于美苏峰会问题的谈判主动权掌握在苏联手中,苏联不仅提出以柏林问题的解决作为谈判条件,而且重启了关于越南问题的谈判,甚至逼迫美国在越南问题的谈判中让步。为采取反制措施,美国力图利用中国来迫使北越和苏联在谈判桌上让步。中、美、苏的三角关系将本无较大关联的越南问题和峰会问题的谈判关联起来。即便北越之后发起复活节攻势,在战争继续的情况下,美苏双方妥协,依然于1972年召开莫斯科峰会。美苏峰会的召开促进了越南问题的解决。1973年1月,美越在巴黎签署协定,美军正式退出越南。美国最终完成撤军并不再干预越南形势,北越于1975年击败南越,完成了越南的统一。

———摘编自许冲《浅析尼克松政府时期美苏两国关于越南战争问题的秘密互动——以莫斯科峰会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期间美苏莫斯科峰会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苏莫斯科峰会。
2024-04-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时期,公共外交是美苏意识形态斗争的有力武器。伴随1948年《史密斯蒙特法案》诞生的还有由美国国务院设立的文化宣传局,其意在巧妙推广美国价值、介绍美国的“真实情况”。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成立了美国新闻署,它是一个独立于国务院之外的机构,且在日后成为美国公共外交的核心机构。美国新闻署主要借助“美国之音”不断向世界宣传美国消灭压迫、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国家形象。卡特总统上台后,美国在全世界推销“自由美国”的节奏有所放缓,美国新闻署更名为美国国际交流署,提出了美国同其他国家人民思想双向交流的建议,这一时期的美国在推广国家形象时,公共外交的手段更加成熟了。1982年美国国际交流署又改名为新闻署,“美国之音”对于苏联、东欧的共产主义国家展开了密度和强度更为猛烈的里根式公共外交。这一时期美国新闻署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美国新闻署获得授权参与美国国务院和美国防部等核心安全部门的对外政策制定过程。

——摘编自陈世阳《战略视野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理论、历史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冷战时期各阶段美国公共外交侧重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公共外交政策与美苏冷战的关系。
2024-03-31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下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西欧关于舒曼计划的宣传海报: “发明家的骄傲和喜悦,希望它能比安全别针更好地把东西(西欧)固定在一起。”该计划实施的关键是(       

A.美国对欧洲的援助B.西欧有共同的文化C.美苏对欧洲的争夺D.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2024-03-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欧洲”,而不是政治化的西欧和东欧。还宣布:法国不需要任何国家保护,法国政府单独控制本国的领土、领空、领海以及部队。戴高乐政府于1966年退出北约,并要求北约基地撤离法国。戴高乐政府采取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选民的支持B.强化意识形态的对立
C.彰显本国的经济实力D.提升法国的国际地位
2024-03-19更新 | 246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南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1947年6月,在美国的指使下,英、法建议欧洲各国就自身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的方式和条件。苏联代表认为,这将会要求各国泄露其本国的经济情报……其“结果将不是欧洲的统一和重建,而是把欧洲分裂成两个集团”。该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对援欧产生分歧B.欧洲成为美苏争夺中心
C.美苏间冷战不断加剧D.美苏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洋货凭借其质量与价格的吸引力,在市民追求社会地位与时尚潮流的过程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然而热衷于选购国货,并希望借此实现国强民富的观念也长期影响消费潮流。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积极举办国货展览会,并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社会上也出现了要求商店销售国货并禁售洋货的呼声;与此同时,中华总商会以及各地商会纷纷颁布有关国货销售的章程;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在积极宣传国货;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将次年定为“国货年”,国货运动如火如荼,一直持续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国货运动的开展对普通民众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摘编自谭玉秀、范立君《消费行为下的家国情怀——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思考》

材料二   19551965年,日本经济的显著增长给人们的消费观念带来了很大变化。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生活品质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维持原来的温饱生活。这十年在日本被称为“消费革命”时期,以家用电器产品为例,日本自产的黑白电视机在这十年间普及率达到了90%。另一方面,因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影响,人们的择物标准、生活方式和生活意识也逐渐发生变化。例如人们开始成群结队地出外旅游,一反日本自古以来视游玩为罪恶的旧观念;人们的主食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以米类为主的主食结构逐渐转向面食制品,饮食生活接近西洋化。

——摘编自袁丽莉《浅谈日本国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的特征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20世纪30代的中国,1955—1965年日本消费观念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日消费观念转变中得到的启示。
2024-02-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69年,北约组建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应对环境污染等事务,联邦德国代表在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上说,我们在这里讨论的问题完全有可能成为东西方谈判议程的起点,进而迅速达成协议,并采取措施“改善我们人民的生活质量”——“我们的人民”包括欧洲分界线上的任何一方。据此可知,联邦德国(       
A.把治理环境污染作为外交重点B.强调北约的集体防卫功能
C.希冀以环保名义缓和冷战气氛D.重视北约内部的协商功能
2024-01-23更新 | 302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85年12月,美国宣布计划从1986年1月1日起将对来自欧共体的半成品进口数量进行限制。由于双方就此问题的谈判破裂,美国如期对这些产品实施了单方面限制。作为报复,欧共体立即实施了对来自美国的脂肪、肥料和涂布纸的进口配额。这反映出(     
A.西方国家经济“滞胀”B.欧共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C.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分别从南北两面向以色列实施军事打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在美国的援助下,以色列迅速取得战场主动权,最终在联合国及美苏的影响下,冲突双方逐渐接受了停火协议。美国的这一做法(       
A.加速了两极世界解体B.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C.具有浓厚的冷战思维D.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2024-01-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