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美国于1954年在旧金山创建了一个非营利性的国际发展机构——亚洲基金会,并先后在亚洲1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办事处。基金会打着帮助亚洲各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旗号,为其提供资金和项目扶持。美国此举旨在(     
A.掌握冷战的主动权B.输出西方文化
C.稳定亚太地区局势D.控制中间地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中各学者对“冷战”的看法(     
学者观点
乔治.凯南冷战是苏联“非理性”挑战与美国“理性”应对的结果。
柯尔科冷战就是美国的大规模扩张和使用暴力
文安立冷战是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相关联的,冷战是一种“国际体系”。
A.体现了欧洲中心论B.因视角不同而结论各异
C.全面地评价了冷战D.客观解释了冷战的影响
2024-01-09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二战后,粮食禁运和粮食贸易战频频发生。如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喊出“饥饿迫使苏联人屈服”,宣布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但与此同时,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表明(     

A.美苏冷战导致苏联粮食紧张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
C.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D.粮食贸易体现国家利益冲突
4 . 1956—1991年苏联在美国发行的《苏维埃生活》杂志,主要介绍“苏维埃人民、经济和科学、文学和艺术、休闲和体育”等内容,同时美国也在苏联发行《美国画报》,主要传播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观念。这表明(     
A.两极格局由紧张对峙趋向缓和B.信息化促进经济文化深入交流
C.美苏呈现交流对抗并存的关系D.美苏旨在传播各自的生活方式
2023-12-21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形成了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既矛盾冲突又协调合作的“多角互动”关系,也有中、美、日、俄“四角关系”。据此可知,“多角互动”(     
A.表明国际力量已完成重组B.反映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C.说明美国主导着国际局势D.体现了霸权争夺的集团化
2023-09-08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1955年万隆会议上,与会29个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不结盟运动逐渐兴起。由此可知,当时(       
A.民族解放运动高峰出现B.美苏两国冷战政策破产
C.新的国际体系初步建立D.两极格局受到一定冲击
2023-09-06更新 | 8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1024日,法国总理勒内普利文在国民议会发表声明,提出建立欧洲防务共同体的计划,将西德重新武装限制在欧洲共同防务范围之内而不是美英的大西洋框架之内。这样,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防务集团珠联璧合,使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难以实施,美国对这一计划不满。西德虽持肯定态度,所以“尽管是法国创议的,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最终仍被法国国民会议击败”。1954年“普利文计划”夭折。

——摘编自朱正梅《论法国“普利文计划”的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普利文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普利文计划”夭折的原因。
2023-08-3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读下面地图,对图中内容的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A.缓和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B.导致了西欧与东欧的完全对立
C.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D.宣传了美苏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023-07-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使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斗争从战场转移到谈判桌前,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召开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维护帝国主义战胜国利益和战后和平的新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国际事务中发生的多个重大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一体系相关联。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该体系自身存在的多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了它的崩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20世纪的历史是“主义”相互对立的历史。雅尔塔冷战格局把这一对立引上了极端,至少在二战后初期的一段时间里,意识形态和社会体制成了划分敌友的唯一分界线,而国家的安全利益、重大的政经济利益也莫不取决于此,最终世界格局呈现美苏两极化。由于两国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战争爆发,而通过“冷”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竞争,因此双方的关系呈现“相互遏制,不动武力”的特点。

——摘编自赵立坤《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材料三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呈现出一幅历史的全新画面。美国是目前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并不能单独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可以说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多极”和“单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新体系,并概括该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2023-07-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随着美国霸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材料三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启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治理的新篇章。此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先后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涉及社会发展、人权、国际安全等众多议题,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原则。

——摘编自张群《真正的多边主义:破解全球治理困局的中国方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冷战格局下中国外交新思维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二,分析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023-06-19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