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防务问题进入美国决策者的视野。1954年3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在东南亚建立一个地区集团以向共产党国家施压,防止在越(南)法军士气崩溃,并强调这种地区集团的威慑性质以及美国的“大规模报复”思想。日内瓦会议结束后,英国在东南亚条约组织问题上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1954年9月4日,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八个国家在马尼拉召开会议,签署《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成立东南亚条约组织。美国参议院及对外关系委员会以14∶1的表决结果高票通过了条约及其议定书。缔约各方对该组织的成立都表示满意,英国认为该组织可以保卫马来亚和香港,澳大利亚认为美国第一次承担了保卫“一般意义上的东南亚地区”和“一般意义上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的义务。对于巴基斯坦等亚洲成员国来说,虽然在政治方面面临诸多风险,但它们有望因此获得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但该组织在1960-1962年老挝危机中无所作为,以及由此导致的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使得该组织从此一蹶不振,直至衰亡。

——摘编自刘雄《老挝危机与东南亚条约组织的衰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南亚条约组织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南亚条约组织成立的影响。
2 . 雷蒙德·加特霍夫指出:“缓和是进行冷战的一种更加老练、不那么好战的做法……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如果一方发动进攻,另一方也有能力摧毁对方。”这说明冷战
A.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利于遏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C.维系了战后世界的和平稳定
D.为第三世界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2020-09-28更新 | 702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富锦市第三中学、农垦佳木斯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45年9月的美国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了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胜利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B.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C.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D.苏联率先对美国实施了冷战
4 . 下面为苏联宣传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美苏意识形态冲突的产物B.体现美苏争霸的缓和态势
C.美国尚未认识到美苏矛盾D.美国扶持苏联等欧洲国家
2020-08-26更新 | 188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苏弱美强下苏联不得不妥协B.赫鲁晓夫主动放弃世界争霸
C.美苏领导人都热爱世界和平D.美苏要尽力避免世界核大战
6 . 《大棋局》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十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材料主要是在说明
A.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B.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C.世界政治局势越来越紧张D.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2020-08-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45—1949年,90%以上的亚洲地区实现了民族独立。1950—1959年,这浪潮从亚洲向北非延伸,沉默的非洲开始觉醒,非洲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战场。这体现了当时
A.第三世界积极参与国际治理B.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凸显D.亚非国家摆脱了西方的控制
8 . 1948年年初.苏联分别同匈牙利.保加利亚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其内容包括:缔约双方均不参加旨在反对缔约另一方的任何行动:采取--切措施.消除德国或德国同其他国家重新发动侵略战争的威胁等。这说明
A.华约成立恶化了欧洲对峙态势B.苏联巩固势力范围以应对冷战
C.苏联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D.社会主义阵营奉行不结盟政策
9 . 欧洲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2020-07-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第二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以杜鲁门政府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开端,其后美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动。美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目标是维护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安全,以及树立美国的“大国形象”。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项目重点是以经济援助为主;而区域重点主要以西欧为主,同时根据“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划出的一些重要战略国家。

——摘编自关春巧《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历史考察(1945-1952)》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使美国充分认识到:“要同化独立的主权国家,光搞掠夺是不行的,还需要贷款和投资。”为了同苏联争夺战略空间,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到1968年6月底,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为1335亿美元,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是775亿美元,占援助总额的58%,其中约583亿美元是经济援助,占发展中国家受援总额的75%。

——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伊始,起到新中国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从 1953 年至 1955 年,周恩来又几经酝酿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一条既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又直接指导外交、外事部门制定对外政策、 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外交方针。

——摘编自张颖《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初期美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0-07-1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