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上半期世界国际秩序的影响,表现在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B.动摇了欧洲的他界优势地位
C.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D.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 . 即使在冷战最高潮的年代里,两极格局也未能完全囊括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一些独立的国家或没有加入两个竞争的集团,或被开除出其中的某一集团,还有尚未获得独立的广大旧殖民地区存在。这体现了两极格局
A.不稳定性B.不平衡性C.不完全性D.不对称性
3 . 1963年,戴高乐拒绝签订美苏禁止核扩散条约,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恢复邦交,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否决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并于1966年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由此可知,当时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基本形成B.法国确立了欧洲霸主地位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D.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2022-05-28更新 | 195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09年11月30日,比利时联邦议会议员里克·达姆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将于12月1日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可以让欧洲用一个声音说话,“从此以后世界上将有一个可以代表整个欧盟说话的人,那就是欧洲理事会主席,或称‘欧盟总统’。”据此可知,《里斯本条约》的生效
A.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B.标志欧洲区域集团化加强
C.开启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D.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022-05-18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多所学校2022届普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希望回忆录》是戴高乐将军退出政坛之后写成的,共分两卷:《复兴》(19581962);《努力》(1962—)。

材料一   阿尔及利亚战争(按:1954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反抗法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让法国陷入了战争泥潭之中。自战争爆发以来,为镇压阿尔及利亚的“暴动”,法国不断向阿尔及利亚战场投入兵力。八年来,驻阿的士兵从20万增至50万,在战争中使用严刑逼供、血腥屠杀、狂轰滥炸等恐怖手段来打击阿尔及利亚的反殖民活动,被称为“纳粹”。戴高乐决定重新调整政策,从阿尔及利亚的死胡同中脱身——赋予阿尔及利亚人民“自决”权,允许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

——摘编自《戴高乐与阿尔及利亚独立》

材料二   “我(戴高乐)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我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年龄和出身,成为由我自己倡导的这样一项变革事业的主持人,这确实是残酷的。……因此,就我来说,要在那些地方移交我们的权力,卷起我们的旗帜,合上这部伟大的历史,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验啊!”

——摘编自戴高乐《希望回忆录(第一卷)》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写作《希望回忆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2022-05-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61年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曾精炼地描述了其外交理念:“让每一个国家知道,不管它盼我们好或坏,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负担,面对任何困难,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自由的生存和成功。”这段演说凸显肯尼迪
A.认为美国的国力已达到新高度B.不尊重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权益
C.对美国政治体制有充分的自信D.试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242日,阿根廷加尔铁里军政府出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阿马岛战争爆发。与英阿两方关系密切的美国最初采取中立调停的姿态。48-29日,美国国务师在英阿之间展开了穿梭外交,谋求和平解决,但没有取得任何结果。美国在430日宣布放弃“中立”。里根总统承认,加尔铁里以为我们会支持阿根廷,因为我们在美洲是邻居,更重要的是,我们曾要求阿军政府协助,在西半球打击苏古势力。但是阿根廷军政府错误地估计了我们同英国的牢固关系,更错误的估计了我们对发生在任何地方的武装入侵所持的反对态度,因此我们就声称全力支持英国,并向她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美国的支持对英国的最后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彭俊《从马岛战争看英美特殊关系的特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岛战争中美国支持英国的原因和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支持英国的影响。
2022-05-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世界一分为二,不仅体现在“铁幕”两侧以政权组织形式为特征的全方位对抗,也体现在各种社会和文化属性的跨国组织的对抗。1946年,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学生联盟筹备会议上,来自38个国家300位代表达成了共识-全世界学生团结起来防止法西斯复兴。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后,国际学生运动内部的形势变得紧张。1948年,一些美欧学生组织指责国际学生联盟日益倒向苏联,其后,美国、瑞典、爱尔兰等国学生会组织纷纷退出国际学生联盟。1950年,西方国家学生团体在斯德哥尔摩成立国际学生大会,正式发起了对国际学生联盟的反击。双方都希望成为世界学生运动的最大代表者,国际学生运动自此走向彻底的分裂。然而,随着美苏多次制造核战争边缘事件,特别是随着国际层面学生交流的增强,学生群体的立场发生了变化,并且日渐形成反现有冷战国际体制的共识,国际学生运动转而推动了冷战进入缓和的进程。

——摘编自张杨《“学生冷战”及其悖论——以国际学生大会为中心的探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生冷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国际学生运动发生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62年,印度和苏联达成购买米格21战斗机的意向,得知情报后美国试图联合英国阻止这起军购。英美以巨额财政援助为条件,争取印度改为购买英制“闪电”战斗机,但印度最终选择了米格2l。这说明当时
A.美苏将冷战的重心转向亚洲B.印度坚决倒向苏联阵营
C.英美在军备竞赛中处于劣势D.英美在东方影响力降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9年6月,苏联展览会在纽约市开幕,展示了各种机器产品、科学研究成果。1959年7月,美国展览会在莫斯科开幕,展示了消费商品和休闲用品,展品包括高保真度的音响设备、电影院、家用电器和22辆汽车。这表明
A.冷战格局下美苏对抗形式多样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