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0-02-03更新 | 72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在迄今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充分地展示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世界历史运动,基本上完成了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一、20世纪是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时代,由此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二、20世纪是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的时代,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结构

三、20世纪是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的时代,殖民帝国的崩溃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现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为世界体系的政治结构奠定了具有普遍性的单元形态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前言》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以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为主导,其进程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促进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它服从资本追求高额剩余价值的目的,使剥削、贫富差距等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弊端在全球蔓延。跨国资本的全球流动造成整个社会的分裂状态,形成长期失业和贫困人口,民众因此而发起反全球化运动。由此看,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源于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分配不公,导致社会两极分化,人民不能公平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复苏乏力、陷入长期停滞状况,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等更加严重,促使保护主义更加严重,民众的反抗运动持续深化。同时,资本主义大国的逆全球化突破了经济行为,发展成为政党、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实施一系列逆转经济全球化的措施,排斥外来民族。各种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充斥西方,成为西方国家政治主流。

——摘编自栾文莲《对当前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大事年表(1492-1995)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演变的阶段,并概述各个阶段的基本内容。
2019-12-2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嬗变总萦绕着一根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引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材

材料二   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使得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形成。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世界现代经济史大事记

时间段世界经济的大事(关键词)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济大危机
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后期日本、欧共体、美国的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知识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当时在世界上处于何种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一地位出现的主要因素及其具体表现。
(2)解读上述材料,找出它们的共同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80字左右)
2019-12-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19年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1912

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1912—1949

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

1949—1978

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

1978年以后

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

二战后的世界

社会福利、第三产业、新经济、跨国公司、冷战、不结盟、互联网……

根据材料,选取每一个阶段中的一个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9-11-22更新 | 229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班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1985年不变美元价格计算,全球产出总量从1960年的6.5万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31万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4%。人均产出即人均实际收入大约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从而使平均意义上的一个普通世界公民的生活水准在将近40年中提高了一倍多。1990年全球最贫穷国家的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而同期美国的人均年收入为18000美元,二者相差18倍多。如同二战后全球人口与生活水准所呈现的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一样,这种贫穷国家与富裕国家之间在人均收入上存在的巨大不平等也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罗伯特·卢卡斯《工业革命:过去与未来》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世纪80年代初,法国启蒙学者雷纳尔针对美洲的发现,提出了著名的“雷纳尔之问”,即“美洲的发现对人类是福音还是祸害?如果它是福音,我们靠什么手段来保持促进其带来的好处?如果它是祸害,我们靠什么手段来弥补其带来的损失?”。

随后,欧洲学界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意大利学者约瑟夫·芒德里认为,美洲的发现是一个十足的错误,在给美洲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使欧洲遭受了伤害。法国学者沙特吕则批判了“美洲的发现是邪恶的”这一观点,认为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欧洲商业的进一步扩张,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是有益的。

——摘编自王晓德《“雷纳尔之问”与美洲“发现”及其后果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雷纳尔之问”做出一个回答,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见图)

材料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有几种观点,其中观点之一就有: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前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完成这一观点,并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论证这一观点。(说明:论证这一观点要从材料一中任选4个要素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0 . 鼠疫是由鼠疫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对于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541-664年,发生了“查士丁尼”鼠疫。这次鼠疫源自中东,通过商路和战争路线传播到整个拜占庭帝国,后来从欧洲大陆传到英国。拜占庭史学家讲其归因于“上帝的惩罚”。鼠疫引发了欧洲人口下降和劳力短缺。民众对瘟疫产生的强烈的恐惧心理严重地扰乱了拜占庭帝国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生活,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迅速丧失。1347年——1351年爆发了“黑死病”。这次鼠疫源起于蒙古,随着蒙古帝国的军事和贸易扩张传入欧洲大陆。死亡人数达2000万,占欧洲总人口的1/3,部分地区可达2/3.大量人口的死亡,大片土地荒废,西方学者称其为“欧洲农业萧条时期”。但它加速了农奴制的瓦解,调整了农业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黑死病的蔓延,给人们带来恐慌。教徒们开始对基督的爱心和教会的作用产生怀疑,教会专制地位动摇。人类历史第三次鼠疫被称为“香港鼠疫”。1894年开始于香港,然后蔓延至中国广州、上海等地。20世纪30年代到达高峰,波及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穗港两地人员往来频繁,很多人未经卫生检疫部门的检测,到香港后多在交通繁忙的车站、码头工作,遂成为传播病菌的主要载体。瘟疫的肆虐令当时的香港经济与商业贸易几乎陷于停滞状态,但对于健全殖民政府的传染病预防机制和提高殖民地的公共卫生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李超《历史学语境中的瘟疫》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