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以论述农业生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著作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3-12-23更新 | 108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达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徐光启对《几何原本》推崇备至,他说: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柏拉图创建的学园为《几何原本》奠基
B.作者欧几里得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C.古希腊的理性思维方式在希腊化时代得到传承和发展
D.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世界的本原是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所化生,强调“医者贵在格物”。宋应星认为,《天工开物》中总结的各种生产技术,实际是原始材料“气”在“天工”作用之下形成的不同制造物。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A.科学著作缺乏理论思维B.格物精神促进技术探究
C.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D.宋明理学制约科学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代李时珍将《本草纲目》中对近两千种药物的探察视为“吾儒格物之学”,但在书中仍将木材的“坚脆美恶”归因于“各具太极”。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将颜料制备视为源于易经八卦中的“依坎附离”。这反映出,当时(       
A.科学研究深受传统文化束缚B.儒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C.格物致知观念促进社会转型D.西学东渐影响国人观念
2023-05-19更新 | 608次组卷 | 13卷引用: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顺治帝曾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据此可知(     
①传教士有助于中学西渐       ②西方科技明显优于中国
③明清统治者主张向西方学习       ④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双向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清代赵翼在其《檐曝杂记》记载:“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据此可知(     
A.意在强调西方技术比中国更先进B.中西方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C.作者意识到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D.当时国人时间观念的增强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末,利玛窦等传教士将天主教教义用儒学的术语变通改造,提出儒教和天主教是相通的,他们自己也以儒家教条为标准处世,由此吸引了徐光启等一批儒家知识分子接受天主教。上述做法(     
A.反映出欧洲出现儒学传播热潮B.推动西方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
C.体现了传教士会通中西的意识D.削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2023-05-06更新 | 424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3届高三选考科目押题(三)历史试题
8 . 明中后期以来,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①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②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③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
④西方科技知识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
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 . 文明交流是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类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文明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自然科学是其主要部分。这些西洋学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新鲜的:欧几里得几何及其演绎推论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世界舆图使中国人获得了新的世界概念。对此,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明代科学文化界的先进人士,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徐光启在其著述中多次谈到,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多所未闻”;从其学习与钻研中,他感到有一种“得所未有”的“心悦意满”;在驳斥反对派的诘难时,他更鲜明地指出,外来文化“苟利于中国,远近何论焉”。李之藻也说,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物理、几何等科学,“有中国累世发明未晰者”。方以智在《考古通论》中指出,西洋学术能“补开辟所未有”。这种对外域学术的开明态度,反映了中国早期启蒙学者的宽阔胸怀。

——摘编自张明《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西学中源说最初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方以智、王锡阐等人提出的,依据孔子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可说明晚明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学术流传到西方后,由他们(西方人)发扬光大了的。康熙帝在《御制三角形》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康熙帝的说法立即被士人所理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积极响应,御制“《三角形》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于是,西学中源说成为清代文化思想中对待西学态度的主流。

——摘编自张西平《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徐光启等人对待中西文化“较为清醒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明末两部译介到中国的西方科技著作。
(2)根据所学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认识。
2023-04-16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古代科技成果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②郭守敬《授时历》
③李时珍《本草纲目》   ④裴秀《禹贡地域图》
A.①②④③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