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某一著作中梳理了作物栽培、谷物加工、纺织、制盐、制瓷、治铸、造纸、兵器等一百三十多种生产技术和工具,此书在对古代各项生产技术的系统总结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这部著作应该是(     
A.《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
2023-12-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完善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D.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推动
2023-12-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利玛窦在中国将近30年,带来许多先进的科学知识,留下诸如“平面”“曲线”“几何”“三角形”等中文词汇。另一方面,他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系统的钻研,把孔子及儒家学说介绍给欧洲,对启蒙思想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据此可知(     
A.文明互鉴推动华夏认同B.中西文化呈现双向交流
C.国家实力影响文化传播D.东西科技差距逐渐缩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断来华传教。他们自己以儒家教条为标准处世,由此吸引了徐光启等一批儒家知识分子接受天主教;同时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被译介到中国。他们的活动客观上(       
A.获得了士大夫阶层普遍支持B.促进了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
C.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拓宽了部分知识分子的视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作为“上帝的使者”兼“文化大使”的耶稣会士,直接在中西双方架设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就来华的耶稣会士而言,当他们面对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国家统一,经济与军事实力相对较强大的东方大国,而明智地认识到,唯有遵循“恪守中国的法度”礼俗,方能有在华立足安身的机遇。大量西书的传入,使得明末清初出现译书热潮,这些译著是当时中国知识阶层吸纳和摄取西方科学文化的重要源泉。与此同时,耶稣会士也把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输入欧洲,儒家思想在欧洲广为流传,对当时法国启蒙运动影响极为深刻。入清以后,清帝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为维护“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和“天朝上国”的地位,清廷竭力推崇明末以来逐渐形成的“西学中源”观念。1837年后,为清廷效力的传教士遂告绝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遂归于漫长的沉寂。

—摘编自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国曾经派遣使团来到中国,以期达到通商的目的,而乾隆皇帝却拒绝了这一使团有关开商埠减课税的要求,理由是天朝物产丰盛,没有与他国通商的需要。回顾两者的社会背景,英国此时是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仍然留在封建社会不发达的经济形态中。英国屡次派遣使团来华的过程中,都在觐见皇帝之时发生冲突,即三跪九叩之礼。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廷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觉醒,开始了解、接受西方文化,更全面地关注到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地理历史、科学技术、经济贸易等。这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力,并使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转型。

—摘编自赵君尧《鸦片战争与近代中西文化冲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学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对西方文化态度的转变及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生于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祖籍安徽天长,是清代著名的女天文学家、算学家。其祖父为宣化太守王者辅,精通历算,藏书丰富,王贞仪跟随祖父学习天文、历法和数学。年少时随家人游历多地,每遇良师益友。她不仅阅读中外天文著作,还长年坚持夜观天象,日算星辰,日积月累,取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天文数据资料。她对西洋传入的天文学是一分为二的,认为“西历虽至密,亦未能言概准。”“有所行,即有所不行;有所是,即有所不是。”她还积极宣传阐述哥白尼的“日心说”,自己制作实验仪器,弄清楚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并写下了《月食解》。她还总结了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和西方筹算法,写下了当时的科普书《勾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象数窥余》等。她还把梅文鼎的《筹算原本》加以改编,用浅显语言和简易方程表达深奥道理,使学者能朝得其书,暮能明算。

——摘编自章梅芳《王贞仪: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天文学家》等


(1)根据材料,概括王贞仪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贞仪取得成就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微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微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
2023-05-10更新 | 129次组卷 | 54卷引用:广西北海市北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时带来了望远镜和世界地图,并将《四书》译为拉丁文。随后又陆续有传教士东来,系统介绍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把《五经》等典籍译为拉丁文。在他们的引导下,徐光启等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这说明(     
①传教士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②西学在当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③西方知识界非常了解中国的文化
④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他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终撰成《天工开物》一书。宋应星的行为
A.反映了科举制日益僵化B.改变了重道轻技的观念
C.加速了科技与生产结合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科技知识,而且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时期的"中学西渐"
A.凸显了传统文化的巨大优势B.受益于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C.有助于近代西方的社会转型D.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支持
2022-03-08更新 | 2892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