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三衙、知州、汝窑、《四书章句集注》
政事堂、藩镇、吴道子、《千金方》
票拟、倭患、白银货币化、《西游记》
宣政院、青花瓷、八思巴字、《农书》
A.④①③②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2024-01-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翻检17世纪中国一部科技著作的目录,它最有可能是(     
上篇: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
中篇: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
下篇:五金、佳兵、丹青、曲蘖、珠玉
A.《天工开物》B.《齐民要术》C.《唐本草》D.《千金方》
2023-12-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利玛窦给万历皇帝的礼品单

天主像一幅

油画两幅:圣路加教堂圣母像摹本、圣母怀抱幼年耶稣像

镀金边金丝封面每日祈祷书一本

镶宝石十字架一具

报时自鸣钟一座

三棱镜两块

缀纯银链三角形玻璃杯两个

大西洋琴一张

奥泰疏斯《月相》一书

世界图册《万国图志》一套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利玛窦的礼品单”,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     
A.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B.体现了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
C.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D.受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世界的本原是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所化生,强调“医者贵在格物”。宋应星认为,《天工开物》中总结的各种生产技术,实际是原始材料“气”在“天工”作用之下形成的不同制造物。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A.科学著作缺乏理论思维B.格物精神促进技术探究
C.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D.宋明理学制约科学发展
6 . 李时珍在薪州大疫接诊过程中,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等错误,于是走遍大江南北,积累药物标本,优化前人药物分类,“稿凡三易,然后告成”《本草纲目》。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知识分子热衷科学创新B.施医用药须经科学实验
C.勘误别类演绎仁医精神D.师古不泥推动医术完善
2023-07-14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在谈及中国古代发明时指出:“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因此科技只是停留在经验技术层面,而古希腊的科学哲学思想却使得技术转化为生产动力。同时农耕文明使得指南针运用于海外朝贡贸易,而非西方充满冒险主义的贸易远航。”该学者意在强调(       
A.科技的实际作用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B.农耕文明下的社会生产力低下
C.中国古代发明推动了世界近代化转型D.中华文明领先世界具有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微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微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
2023-05-10更新 | 129次组卷 | 5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方传教士汤若望“以学术辅传教”,通过修历得到顺治帝赏识。顺治帝在《御制天主堂碑记》中宣称:“自古帝王膺承历数,协和万邦,所务者,敬天勤民之事,而其要莫先于治历,定四时以成岁功,抚五辰而熙庶绩。”据此可知,顺治帝“修历”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传统华夷观念B.指导农时以安天下
C.学习西方科技文化D.勤政爱民以人为本
2023-05-05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保守、落后、封闭不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内容,也不是明清时期对外交流的全貌,不能把明清社会标签化为“闭关锁国”,明清两朝中央政府采取的是“自主限关”的对外政策。

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是广泛的,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客观历史事实。明清朝廷对中西交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并没有完全关上中国的大门,用“闭关”加以概括不符合历史实际。“限关”是自主行为,其动机是维护国土安全、文化安全,是面对外部袭扰,特别是面对西方殖民侵略威胁时,采取的防御性自我保护策略。

中西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中西文化交流持续发展,中学在西传,西学在东渐。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自主限关”的观点?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