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始创侯国制度,将盘踞在长安的众多功臣分封为候,令其前往封地居住,朝廷对其严密监控,功臣逐渐淡出西汉中枢政治舞台。据此可知,西汉侯国制度的推行(     
A.旨在加强中央集权B.导致了中枢权力机构异化
C.利于规范监察机制D.加强了君主对朝政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鲁国是西周重要封国之一、时人有“周礼尽在鲁”的赞叹。但据《孟子》记载:鲁国初封时“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战国时期鲁国封地的扩大(     
A.冲击了原有的统治秩序B.损害了新兴势力的利益
C.促进了礼乐制度的完善D.促进了宗法制度的拓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西周文物豆闭簋铭文,记载了周穆王册命豆闭为俞国司马的事迹。这段铭文可以说明周天子(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干预诸侯内政C.打破了宗法制度D.废除了分封制
4 . 有学者认为,“秦政”并非始于大一统之秦朝,而是始于经过变法后建立了区域式集权国家的战国七雄。战国变法使各诸侯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区域式集权国家治理模式。这一观点重在强调(     
A.变法运动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制度演进具有内在传承性
C.战国时期尚未实现真正的统一D.国家治理呈现多样化特征
2024-01-0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皇权专制政体实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在皇权运用过程中,皇帝往往任用身边的亲信担负实际权责,以制衡国家正式机关。下列史实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元朝设立行中书省B.汉代设立中朝
C.明分行省权于三司D.秦设御史大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周时期,周天子在每个诸侯国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大夫。这些上卿大夫世袭罔替,并从国君手里领取世袭采邑。上卿大夫还拥有自己统领的武装,势力很大。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地方治理呈现出民本化特征B.周天子对地方集权统治加强
C.诸侯国君的权力受到了制约D.政权与族权间权力实现分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周早期青铜器鄂监簋(如下图)是周王朝在鄂国设置监国之官的证明。西周时期诸监之器屡见不鲜,诸监普遍存在。他们由周王任命,“监之于内、世官世守”。这一做法意在(     
A.巩固官僚政治B.发扬原始民主
C.强化中央集权D.维系统治秩序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中国后,就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制度,至此,上至帝号、皇帝活动、王侯官员,下至百姓,都有了统一称谓,各异的文字书写也统一为更加简洁的、能够更好适应庞杂公务的隶书,由此,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了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平缺制度、贴黄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唐六典》中规定:“今册书用简,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用黄麻纸,敕旨、论事敕及敕牒用黄藤纸,其敕书颁下诸州用绢”“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既下,则署而行之”“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施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任何诸如随意改动、漏发错发、弄虚作假、盗用泄密等行为,皆会依据法典被施以惩戒。

——摘编自周光辉等《从文书行政到文件政治:破解我国规范治理难题的内生机制》

材料二   朱批奏折缴回之举肇始于清康熙朝,制度确立于雍正朝,乾隆朝又有新的补充发展,虽朱批“览”“朕安”一二字者亦需缴回,由此逐步形成了严格的朱批奏折缴回制度,并为以后所承继。清廷最初规定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于下次上奏时趁便奏缴,其后改为按年呈缴,清末又改为年终交由军机处汇缴。朱批奏折需连同奏匣、奏夹、封套一并缴回,在京官员赴衙门,在外官员则赴该省督抚处呈缴,休致或降革官员则呈明该省督抚、该旗都统代缴。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不得隐匿存留,违者严加惩处。

——摘编自项旋《皇权政治与信息控制——清代朱批奏折缴回制度考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隋唐文书行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奏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9 . 《周礼·地官·乡大夫》载:“大询于众庶,则各帅其乡之众寡而致于朝。”《尚书·洪范》中箕子对周武王言,如对政事有疑问,在询问卿士和卜筮的同时,还要“谋及庶人”。这表明当时(     
A.民众参政热情高涨B.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政治决策
C.天下共主局面形成D.国家治理蕴含原始民主色彩
10 . 公元188年,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并由中央的九卿出任这一职务。州牧不仅掌管监察,还集各州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如并州牧董卓、荆州牧刘表等。由此可知,这一改制(     
A.助推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B.增强了监察机构的独立性
C.旨在消除中央和地方矛盾D.不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