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唐代科举制无论常举抑或制举,大抵都有策试,下列是唐代策试讨论问题的简要列举,据此可知,唐代科举(     
①如何选拔、考察、任用人才的内容。
②土地、赋税、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劝农务本、漕运转输、国家储备、赈济救灾等经济问题的内容。
③选择都城地址和如何处理叛乱余党的内容。
④有国防问题和军事战略的内容。
⑤如何对待周边民族、调整民族关系的内容。
⑥比较道家、儒学二种思想体系,以确定官方学术的内容。
⑦协调士农工商四民的关系及世俗人同宗教徒的关系的内容。
A.扩大了参政的社会基础B.具有匡时济世的功能
C.提升了士人的文化素养D.解决了国家政治难题
2023-11-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一)历史试题
2 . 684年,唐朝颁布的《改元光宅诏》记载,“今人物殷烦(繁)……旧御史台改左肃政台,专知在京有司及监诸军旅”;改制后不久,便出现了专察京城百官的左肃政御史台巡视地方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社会经济的发展B.行政机构进行了调整
C.中央集权的加强D.监察制度形成完整体系
2023-11-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11月联合考试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北宋仁宗时期,宰相陈执中处死家中婢女,遭到御史中丞孙拧的弹劾,“不学无术,措置颠倒,引用邪佞,排斥良善,喑默而罢”,谏官范镇坚持不能“为一婢子令国相下狱”,事后,陈执中虽未罢免,但是声名狼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宋朝(     
A.监察制度发生重要变化B.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传统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强化
2023-11-2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4 . 职官制度是中国制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不同类别的职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封建时代的国家治理情况。下表中内容描述的是(     
“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以六条问事”《汉官典职仪》
“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通典·职官》
“天子耳目,寄与台谏,则有内台,有外台。外台即监司是也”《宋会要·职官》
“行省、宣慰司委行台监察,其余官府并委提刑按察司”《新元史》
A.古代中央行政制度B.古代官员监察制度
C.古代地方行政制度D.古代官员考核制度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战国秦汉时期,赐爵制和官僚制并非合二为一、官、爵关系一直在发生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代基本特征相关记载出处
秦国“无官不爵”于是免武安君(白起)为士伍。《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朝官、爵分为二途上造以下到官佐、史毋(无)爵者。《睡虎地秦墓竹简》
西汉以官秩定爵位赐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勤事吏二级。《汉书·元帝纪》
东汉爵的政治意义逐渐丧失近世赏人,皆不由等级从,无爵封,无列侯,原其所以,爵废故也。《太平御览》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战国、秦汉时期官爵关系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秦汉时期影响官爵关系变化的因素。
6 . 有学者认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使得来自民间的入仕官员不仅能够贯彻上级的意图,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民众情况更加了解。材料意在强调,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A.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B.确保了中央政令的畅通无阻
C.为推进基层教化创造了条件D.实现了各地民众的基本诉求
2023-11-1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说:“士必悫(què,恭谨)而后求智能者焉,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告诫人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宋代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东汉思想家王符著《潜夫论》,广论古今,提出选拔人才一定要“不弃疏远,不轻幼贱,又参而任之”。李世民出身于关陇地主集团,但贞观年间居相位者25人,非关陇集团占18人。李世民曾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只有放宽眼界,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人才。

——摘编自韩丹、钟素芬《中国古代人才观探析》

材料二   与古代传统的人才观相比,洋务派更加倾向于在“西学”中,而不是在“经史”中寻找治世的实用知识和本领。早期维新派如冯桂芬、王韬等人,认为西方的实用技艺之学较之传统的经史之学是中国更急需的知识。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梁等维新派人士拓宽了人才视野,如梁启超在撰成的《新民说》中,将“新民”应具备的素质概括为18种之多,诸如:国家思想、权利思想、政治能力、冒险精神、尽性主义以及公德、私德、自由、自治、自尊、尚武、合群、生利、民气等。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建立中华民国后,明确指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需要的是具有民主共和精神与健全人格的新型人才,并确立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摘编自祝彦《中国近代早期思想家的人才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才观体现的原则。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才观出现的新变化,并谈谈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8 . 中唐以后,不少高级官僚利用进士科使子孙获得高位,父子、祖孙皆进士及第的多了起来。如元和中进士及第的刘宽夫,其祖刘遁,其父刘伯刍、其子刘允章祖孙四代皆进士及第,均位居五品以上。由此推知(     
A.科举制导致社会阶层固化B.安史之乱导致门第观念强化
C.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扩大D.科举选官方式存在一定局限
9 . 秦朝主要通过“上计”制度考核、奖惩官吏。郡县岁终要将地方施政情况,如户口增减、垦田、赋税、收成丰歉、狱政等编为表册,由专人呈送朝廷,朝廷据此分“殿”“最”决定奖励、升迁和废免。上计制度(     
A.旨在严格考核政府官员B.是强化地方治理的重要手段
C.推动监察制度日益完善D.保证了地方吏治的廉洁清明
10 . 如表为清雍正时期按各级官员的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给地方官制定的养廉银标准。据此可知,养廉银制度(     
清雍正时期河南、直隶、山东三省官员的养廉银及其占原俸的倍数表
河南直隶山东
官职原俸养廉倍数养廉倍数养廉倍数
总督18020000111.1
巡抚15528900186.520000129
布政使15524000154.81000064.51000064.5
按察使1301000076.1800061.51000076.1
知府1053000—400028.5—38.1200018.5600057.1
A.扩大了养廉银制度的覆盖范围B.减少了京官与地方官的收入差距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D.缓解了官员因低俸而贪腐的现象
2023-11-14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单科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