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宋朝时官僚群体内部“有无出身”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而“出身”一词由唐代与“白身”相对的概念演变为与“恩荫”“进纳”等“无出身”“杂出身”相对的概念,这些“无出身”与“杂出身”者需通过锁厅试、“特赐第”等形式才能跻身“有出身”行列,“方可执政”。这主要反映出宋朝(     
A.科举制的影响力得以增强B.政府注重拓宽平民参政途径
C.官僚队伍内部调任规范化D.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势力
2 . 中国政治格局从汉唐时代君主与门阀家族的共治时代,变成宋代士绅家族在君主领导下的群治时代。促成这一改变的因素是(     
A.藩镇割据局面的结束B.门阀士族消亡两宋科举制兴盛
C.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D.市民文化出现改变了思想格局
2023-12-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史《良吏传》入传标准变迁

《汉书》

廉洁刚正、明察内敏、劝课农桑、与民兴利、施行教化、政平讼理、盗贼不起、讼狱止息,地方社会繁荣稳定,朝野称赞

《魏书》《梁书》《晋书》

清廉、守正、重义、军功、断案、赈灾

《旧唐书》

富民教化、明察善断、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谏、忠义仁孝

元修《辽史》《金史》《宋史》

平冤、治盗、减除税徭、建立军功

明修《元史》

清廉、直谏、富民、施教、理讼、锄奸、抚边

清修《明史》

富民教化、兴利除弊、理讼治狱

根据材料中的历史现象,提取相应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05更新 | 228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一级达标校2024届高三1月质检模拟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秉笔直书,是中国史学一个突出的优良传统。春秋时期,齐太史兄弟为记下崔杼弑君的罪恶,前赴后继,连续三人被杀,仍义无反顾,又一弟弟以无所畏惧的态度记下其罪责,终于使贼臣感到畏惧,不敢再侵犯史官行使自己的神圣权力。梁启超曾说:“现在人喜欢讲司法独立,从前人喜欢讲史官独立。……甚么制度,行与不行,都存乎其人,况且史官独立半是无形的法典。”监察制度延续了“史官”的历史传统,御史起初为“史官”之一种,谏官中的给事中也多兼任“起居注”(记事史官)。宋太祖某日俯首不言,内侍问之,曰:“早来前殿指挥一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故不乐也。”

——摘编自陈其泰《论古代史家的信史追求》等

材料二

时期

例证

秦汉:监察制度形成期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专职监察,但也被派遣担任军事、出使、司法等具体使命。西汉末年,以御史中丞为台长的御史台建立
魏晋南北朝:监察制度巩固期御史台脱离少府,完全独立。侍御史人数增加。可以监察太子王公,还可以“风闻言事”(根据传闻弹劾)。州变为行政区,地方监察削弱
隋唐宋元:监察制度成熟期监察组织健全,职能广泛,法规较完备,选任有制度。御史台实行台、殿、察三院制;有谏官组织;地方监察系统完备。台谏严重掣肘行政
明清:监察制度烂熟期一台三院变为都察院一院制,但又形成道、科分工。职权高度膨胀,乃至监察思想学术。出现特务监察,明厂卫,清密折,鼓励告密

——据王晓天《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史官受重视的原因,并指出史官对监察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可大可小,可纵可横,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两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俸禄一改此前发放货币的方式,政府拨付的除“禄田”外还有“禄力”,即国家将其控制的劳动力分配给官员个人役使。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门阀世族的衰败B.官僚政治的发展
C.自然经济的强化D.商品经济的萎缩
2023·重庆·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6 . 唐后期,科举放榜后,新科进士一般会到主考官府邸谢恩,称为“拜主司”。“主司列席缛,东面西向。主事揖状元已下,与主司对拜。”三日后,再次前往谢恩,称“曲谢”。这一现象会导致(     
A.文官之间易结朋党B.官员施政能力下降
C.官场礼仪更加繁琐D.官吏考核制度变革
2023-12-02更新 | 251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效果验收(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中央巡视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皇帝为特定目的派出使者巡视地方并向皇帝汇报。汉武帝时诏曰:“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

——摘编自张国芝《汉代巡视制度研究》

材料二   明代御史巡按制度经历了一个草创、发展完善和逐步败坏的过程。洪武朝是巡按制度的草创阶段,七品御史巡按可纠劾地方任何官员,这种以卑临尊的特殊体制较好地完成了监察使命。永乐朝开始巡按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约从弘治以后,御史巡按制度发生了变化,其基本趋势是巡按御史的权力越来越大,除独专出巡、举劾事之外,又攫取了不少行政、军事大权。明朝统治者总是不断削减地方官的权力,而派朝官去控制他们,监察官日趋行政化。巡按“事在承上而不在恤下”,仅凭独专举劾就足以使地方官匍匐其脚下,以致巡按实际上取代了按察司。明代统治者对巡按侵权既没有相应办法防范于前,更没有得力措施制约于后,巡按御史的腐败几乎无法避免。

——摘编自王世华《略论明代御史巡按制度》

材料三   国民政府的监察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体制,中央设监察院,组织机构健全,有完备的法律法规,而地方的机构只有监察使署,全国只有十几个监察使署,平均每省都不到一个,基层根本没有监察机构。监察使署人数少,权力小,仅作为监察院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责一方面是在地方巡回监察,随时向监察院报告;另一方面行使弹劾纠举、建议等职权。由于地方缺乏有力的监察机制,地方政府和地方势力强大,监察使无力与之抗衡,或只能敷衍了事,或为地方势力所拉拢,内外勾结,逃避监督。

——摘编自陈红民等《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度研究》

材料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党内巡视重新被提出来。1990年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中共中央以及省一级党的委员会,可以向所辖地区、部门派出巡视工作小组。1996年,中央纪委全会正式提出巡视制度,由中共中央选派部级干部开展巡视,并将情况直接报告中央纪委,及时报告党中央。2001年中共中央要求要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巡视制度,加强对巡视工作的制度规范。2007年中共十七大首次在党的根本大法中明确提出巡视制度。20097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并于11月成立中央巡视组,取代之前成立的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表明派出巡视组的主体不是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而是中共中央和各省区市党委,增强了巡视组的权威性,推动了巡视工作的发展。

——摘编自邢浩《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巡视使者的具体职责。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御史巡按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国民政府监察机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巡视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3-12-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以来,科举制度在一千三百多年里维持了一种稳定的文官制度。由于“怀牒自投”的个体自主,而后有科举选官广及天下所有的读书人;由于“以试为选”用考试平等消解了个体之间的不平等,而后有科举选官的普遍平等和实际平等。与此前的察举相比,这个过程把取士的重心由地方官手里移到了朝廷手里,又夷平了曾经存在的势家和巨族,因此这个过程已直接地促成了士大夫与君权以前所未有的深度相为依傍。于是而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士大夫与帝王共治天下,以及文化主体和政治主体合一的士大夫政治。

——摘编自杨国强《士人政治:科举制度下的权力与文化》

材料二   当前,中国特色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有四个特点。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这个核心,坚决贯彻党的主张,体现党的意志。二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既注重“才”的要求,更注重“德”的把关,把公务员的政治素质放在突出位置。三是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选拔方法,既注重考试成绩,又注重考察结果,全面评价考生素质。四是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使考录的政策规定、运行机制、工作格局等不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摘编自赵超《我国初步建立中国特色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与当代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与当代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差异及原因。
9 . 有学者指出,西汉刺史监察权虽然很大,但却没有权力干涉郡国的正常工作,否则郡守可以抵制并上诉。如西汉末,鲍宣为豫州刺史,“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听讼,所察过诏条”,因而被丞相司直接奏免。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刺史(     
A.注重考核地方官吏B.受制于郡县长官C.权力界限较为明确D.监察范围较单一
2023-11-2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从宋明开始,科举制度的“糊名易书”法流行,清廷将其发扬光大。考生试卷统一交给弥封官,弥封官封起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交与誊录生。誊录生将卷面答题内容如实誊写一遍,原始试卷存档,誊写卷交由阅卷官评卷。“糊名易书”法的实施(     
A.意在抑制门阀士族干扰科举取士B.确保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
C.阻碍了社会各阶层间的人员流动D.进一步推进了科举制度的建设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