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些通过科场考试精选出来的,富有较高文史知识素养的文臣,受到了宋政府的重用。宋代文官制度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组成部分,与前代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隋唐以后重科举取士,为中下层的寒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打开方便之门。通过科举取士,帝王也有意识地让下层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文人士大夫出身寒微,没有势家势力作为社会背景,故也没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和实力,其荣辱盛衰皆掌握在帝王手中,即使位极人臣,也不会对赵宋王朝构成潜在威胁。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猛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增强,推动了整个英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但直至19世纪初,英国政府各行政官吏的选任还依然采用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恩赐制”,多由贵族子弟充任,买官鬻职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膏粱子弟、庸碌无能而踞高位者有之,身为要官领取高薪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之,文官素质每况愈下,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政府声誉。1853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三项改革计划:一、区分文官类别,统一规定文官录用的年龄和薪俸标准,量才使用。二、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去除恩赐制弊端,选拔优秀人才。三、严格文官工作考核,实行政绩晋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被采纳并加以实施。

——摘编自陈有义《试论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官政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英国借鉴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创建近代文官体制。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2023-01-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学者鞠佳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下表),其中第三次热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儒学的复兴B.国家的统一C.科举制普及D.民族的交融
3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如表1为唐宋时期科举进士的录取情况。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亟需(     
时代统治(年)录取进士总人数平均每年录取数
唐朝290744826
宋太祖1718812
宋太宗21148771
宋真宗25176071
A.提文官制度B.完善科举制度
C.重视文学发展D.强化君主权力
2022-10-27更新 | 107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00次组卷 | 288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礼记》载,西周“大夫七十而致事(仕)”。秦汉以降,官吏可以通过见功与赏、因能授官而入仕,告老还乡、因病乞退的致仕制度也逐渐发展起来。唐时已有“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等规定。明洪武十三年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依清制,凡文官六十岁令致仕:武官则官职愈低,致仕愈早。综观历朝,官员愤而致仕者有之,退而复用者有之,圣意强留者有之,贪墨恋栈者亦有之。

一一摘编自沈星棣《中国山代官吏退休制度史》

材料二民国时期,从北京政府的《文官恤金令》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吏恤金条例》《公务员退休法》等,公务员退休的相关法规条例陆续出台。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公布《学校职教员养老金及恤金杀例》;1944年,为解决覆盖面过小的问跑,南京国民政府修正并颁布《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然而,民国时期政权更送、社会动荡,经济的衰败也使国家财政捉襟见肘,退休金常难以克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达于过去有退休金的机关、铁路、海关、邮局等单位的职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退休制度由此发韧。

一一谪编自柯龙山《民国时期公务员退休制度探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的退休制度。
6 . 如表为汉武帝时期部分官员的任职及学术方向状况。这反映出当时
姓名官职学术方向
公孙弘丞相学《春秋》杂说
主父偃丞相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
张欧御史大夫治刑名
韩安国御史大夫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邹田生所
汲黯主爵都尉学黄老言……然好游侠
郑当时大农令以任侠自喜……好黄老言
A.百家争鸣局面延续B.选官方式走向多元
C.儒生成为官僚主体D.用人标准灵活务实
2022-06-07更新 | 841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宋择偶观

材料一  (唐文宗)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崔、卢:唐代北方士族门阀)

——(宋)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二  诸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离之……其奴自娶者亦如之。主不知情者,无罪;主若知情,杖一百。

——《唐律疏议·户婚》

材料三  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省试)人士,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娇”。

——(宋)朱或《萍洲可谈》

材料四  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1)材料一、二反映出唐代婚姻最看重什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根据材料三、四总结宋择偶的标准,并指出其体现的宋代社会变化。
8 . 明朝统治者每三年对全国地方官进行一次全体考察,谓之“朝觐考察”,又称“大计(群吏)”。每逢大计之时,吏部需对全国地方官做出去留、黜陟的裁决,吏部的判决很大程度上依赖地方官员的直属上司给其开注的“考语”来完成。每逢大计届期的疏议当中,有关如实注考的奏请史不绝书。这反映出明朝
A.考语未能成为地方官员升迁降调的依据
B.选官制度不能兼顾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
C.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中的人数比例不高
D.存在考语描述与官员实绩严重不符的情况
9 . 西汉刺史秩仅六百石,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令的品秩,却“奉诏六条察州”,监察秩二千石的郡国守、相乃至诸侯王。有评论者认为,这样可以使得“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这体现出西汉刺史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A.内容丰富,体系完备B.以小监大,以卑督尊
C.地位独立,专权跋扈D.分工合作,职责明确
2021-11-23更新 | 1005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第一中学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