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A.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发展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2023-11-19更新 | 109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一)历史试题(A卷)
2 . 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A.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
B.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
C.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D.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
2023-11-09更新 | 229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3 . 宋代,在养亲法令的保障下,官员在履行养亲义务的过程中拥有较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申请闲职来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以致仕、辞官养亲。据此可知,宋朝统治者(     
A.以养亲作为考核官员主要标准B.意在强调官员知行合一
C.弱化血象亲情对社会的影响力D.重视官员的忠孝一体化
2022-12-31更新 | 448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朝是科举承前启后的朝代,也是科举臻于成熟的朝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用考试的方法选官,汉代的察举也有。科举真正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开启了自由报名,在影响人才选拔的诸多因素中,家族门第开始后撤,个人才学得以前进。科举创立于隋唐,但是从宋朝开始中国才真正进入科举时代。科举开辟了一条向上的社会流动通道,个人可以通过读书应举获取功名,提升家族地位。科举使得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群体不断扩大,他们构成了帝国更广阔的统治基础。科举还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择偶。在士族门阀政治的时代,选女婿看重的是门第。科举时代选女婿看重的科举成功,这叫“榜下择婿”。尽管近代以来,人们常常会责备科举阻碍了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出现,但是总体而言,我们还是要承认科举曾经起过的种种正面作用。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为什么“从宋朝开始中国才真正进入科举时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官制度的发展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很少受到外来的影响。中国文官制度的主宰和灵魂是皇帝,同时,文官机构又是支撑皇帝专制主义统治的重要支柱。中国自秦汉时起,便开始制订文官律。唐六典的出现,则是文官法成熟的标志。经过宋元至明清,以会典的形式为主,形成了文官法的独立体系。唐代文官制度中的制授、敕授、旨授和判补等影响了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13世纪末以来,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也介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其中便包括文官制度。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材料二  科举始于隋唐时期,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士子自幼习诵儒学经典,皆以科考为目标。到了清代,科举考试内容仍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中后期,工矿企业大量出现,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逐步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度支部、法部、邮传部等新机构。1905年,清政府颁布谕令,规定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取士制度。1915年,民国政府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法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20世纪初,中国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评析这一现象。
6 . 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士占18%。这说明(     
A.隋唐时期的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的特点B.隋唐时期的科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
C.隋唐时期的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隋唐时期,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2022-11-26更新 | 903次组卷 | 2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1
7 . 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誉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A.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D.杜绝了科场的舞弊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康熙皇帝曾谕令在乡试、会试将.浮饰八股文章永行停止",改试策、论、表、判。五年后,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又.命乡会试复以八股文取士"。乾隆皇帝时,朝臣中也有废除八股文的声浪,却也最终作罢。这表明当时(     
A.选官制度变革势在必行B.西学思想的影响日益广泛
C.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D.八股取士有深厚社会基础
9 . 征辟是一项由汉武帝创立的,皇帝直接从民间征召名士为官的制度。东汉时期,公卿大夫往往以受征辟为荣,二千石长吏(郡太守级)皆自辟曹掾(分治具体事务的属吏),渐成风习。东汉时征辟制的发展(     
A.成为九品中正制的渊源B.反映了地方权力的失控趋势
C.是朋党政治形成的原因D.得益于世家大族的迅速崛起
10 . 秦汉时期,对官员实行一年一考,三年一次总评定的办法;唐代,实行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大考按九等定黜徙的制度;明清时期,实行三年一考,九年考满的京察大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官员行政效率的提高B.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
C.考核机构趋向专业化D.政府重视对官员的考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