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英国文官制度是世界各国文官制度建设的样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英国,官吏任免一向实行“恩赐制”。恩赐权最早属于国王,到18世纪,这个大权转到内阁首相和大臣手中。他们滥用这个权力,把本党的党徒安插在各级政府。1832年后,工业资产阶级上升到统治地位,控制了立法大权。1853年,亚伯丁政府拟定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的报告”。报告规定通过书面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用文官,并提出“文官的晋升和未来前途,完全取决于他们履行职务的勤奋程度和能力”。政府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应受过高等综合教育,低级文官处理日常事务,必须受过一般中等教育。1855年,帕麦斯顿上台组阁,他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法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1870年格菜斯顿内阁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道枢密院法令进行完善,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后确立的标志。

——摘编自胡巧《十九世纪英美文官制度改革初探》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
(2)据材料,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2 . 现代学者认为“文官制度改革和议会改革一样,不仅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翰穆勒当年也称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务革新之一”。两者看法的共同点是
A.指出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当代意义B.指出了英国文官制度的世界意义
C.肯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深远影响D.肯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A.杜绝了专制局面的出现B.确保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
C.消除了官员的腐败现象D.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连贯性
2021-12-01更新 | 778次组卷 | 49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的贪污腐败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自1700年颁布《吏治澄清法》起,英国规定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行政。如果公务人员渎职,必受到应有的制裁。英国在改革之后颁发的枢密令规定:“考试分级并且定期举行;建立文官事务委员会,对考试进行主持管理,这样使考试制度化,另外要对初试合格者进行复试等。”文官一旦应聘,只要没有严重的过错和其他意外,便可以长期任职,而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由于“通才”型公职人员比较适合管理传统的行政业务,英国的文官多从文学和古典文学的人文学科毕业生中招募,所以其中录用的科技领域专家寥寥无几。因缺乏专业型人才,公职人员受聘后往往要接受再培训,1970年英国建立文官学院,其中设立了许多培训中心,高级文官分阶段接受培训,另外,英国一些大学也设立行政学院,对文官提供相应的培训。

——詹筱茹《从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材料二 科举以“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公平竞争、择优录取这一因素超越了封建时代,是其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唐前期,掌管科举由尚书省吏部负责。玄宗开元年间,改由礼部负责,此后历朝相沿不变。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有人感叹科举之设,使有才干的草民得以出人头地,没有才华的王孙大臣沉迹下僚。……我们从科举制度的录用范围、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三项要素的结合,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实际上已形成了一种筛选德才兼备的权力精英体制。

英国人麦杜思在1847年间撰写的《留华札记》中,就极力主张西方国家仿行中国的“公职竞争的考试制度”,并高度赞誉。在得到当时英国驻广州的领事首肯之后,麦杜思为聘任英国驻广东的办事机构的办事员举行了竞争性考试。他主张将公平竞争的原则和方法运用于英国。

——整理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英国文官制度是如何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18831月)

材料二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这支官吏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

——【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英国文官制度“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理解。
6 . 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演变简表

朝代时间主要制度
西周到春秋约公元前1046—公元前476世官制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举荐、军功授爵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代公元前202一—公元220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220581九品中正制
明清5811912科举制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表中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简要说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
7 . 19世纪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胜选政党将各种官职作为胜利的果实公开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更替或内阁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为避免这一现象,英国
A.通过议会改革扩大民主范围B.建立文官制度避免政党分肥
C.严密监察体系加强廉政建设D.确立议会核心实施法律监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政党分肥制比英国还极端。1800年,托马斯杰斐逊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上台后就清洗了上届总统亚当斯卸任前几个小时突击任命的大批联邦党官员,换上了民主一共和党人。1829年上任的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奉行“战利品属于胜利者”的原则,上任后仅3个月就免去近千名官员,选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亲信担任政府要职。在他任职的8年内,先后撤换了约1/5的联邦政府官员。杰克逊的拥护者、纽约州参议员威廉马西竟无耻地辩解说:“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和战争上一样公平,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

——摘编自古燕《西方政治的稳定器——文官制度》

材料二 中国的考试制度传到西方,较集中的时间有两次。第一次是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回国后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人把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文献资料带回本国。据不完全统计,1570年至1870年的300年间,用英文出版的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包括考试制度等方面的书籍有70多种。中国考试制度传入西方后,英国率先效仿,并于1855年建立了一种通过考试选拔文官的制度。

——摘编自房列曙《中国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美国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英国建立文官制度的因素,并比较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不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前后清代科举考选表


——摘编自李铁著《中国文官制度》

材料二   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纷纷设立常务次官,于是英国的文官制度中开始有了政务官和事务官之区分。政务官一般都是从政治活动家中选举产生,或由代议制机关选任的。政务官有一定的任期,以首相(总理)为代表,通常随内阁而进退;与政务官不同,事务官是指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招进政府机关,无重大过失而长期任职的文官。文官考选根据需要随招随考,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项,考试内容涉及英语、数学、经济、地理、历史、普通知识、日用科学、文学等。1855年和1870年,议会分别通过两项枢密院令,正式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作为进入枢密院供职的原则,并强令所有部门举行任职考试,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摘编自詹筱茹《从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与清朝选官考试制度的不同,并简评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文官考试由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委员会自1855年成立之后,一直独立管理考试事务……文官考试的类型有公开竞争考试、有限竞争考试、及格考试……1868年,格莱斯顿内阁执政后,继续推行改革,力争实现公开竞争考试制度。187064日,颁布了第二个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这个枢密院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贯彻和逐步扩展范围提供了法理依据,是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这以后,考试制度的一些细节也不断改革、补充和完善。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英国文官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英国文官政治发展的因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