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8年的《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该规定(       
A.赋予国联拥有解决国际争端权力B.实现了以国际法制约战争的目的
C.反映了当时世界的和平主义倾向D.充分尊重了各主权国家独立性质
2022-12-05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874年,日本政府借机入侵琉球岛和台湾岛,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面对危机,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近代外交意识推动爱国斗争
C.宗藩外交体系开始受到冲击D.扭转了对外交往中的不利局面
2022-11-23更新 | 355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法国政府将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又要求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语镌刻在各个政府机构建筑的门楣上方,办公大楼人口也必须要悬挂国旗——三色旗。这些做法意在(     
A.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
C.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形式D.推动民主共和制度在法国建立
2022-11-16更新 | 425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多元部族文化和多元区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在中国历史上,整个的统一运动非常像滚雪球——现在我们需要稍作修正的是,这种雪球不是一个,而是好多个,东南西北中都有——但相当长时期内,中原始终是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其中以商周之际、春秋战国之际、魏晋南北朝、宋元之际和清前期为最甚,至少有过五次高潮。作为这种历史运动的总结,统一的民族称谓看起来还是应该称“中华民族”。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形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19世纪西方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简表

时间

事件

13世纪

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13371453

英法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这场战争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1534

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首脑,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16世纪

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1792

鲁热·德·利尔创作《马赛曲》,它激励着法国人民保卫国家的斗志

1803年—1815

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19世纪70年代

意大利完成统一;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成功统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据人教版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整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以“西方民族国家”为主题,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通畅)
6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国家相互之间横的关系所构成的。在那里并没有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的一个强大的中心,“这说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形成了主权国家平等原则B.削弱了欧洲统一的观念
C.推动了近代外交制度发展D.奠定了欧洲均势的基础
7 . 17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格兰出现了“乡绅修(地方)志”的热潮。作者在介绍本地景观时,总是与撒克逊(史学界把在不列颠定居的日耳曼人,称为撒克逊人)传统联系起来,讲述撒克逊时期的历史。这一变化反映了(     
A.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B.旧贵族向新贵族转变
C.地方独立思潮的兴起D.东方修史传统的影响
8 .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敕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既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立即采取对策,宣布未经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A.人性发展受到教会的严重束缚B.民族国家的意识正在欧洲觉醒
C.天主教会的经济实权逐步丧失D.教会权威受到世俗权力的挑战
2022-10-26更新 | 598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为解决洛林问题,有关方面“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载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一规定( )
A.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B.削弱了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
C.解决了欧洲之间的矛盾D.受到了国际联盟的影响
10 . 一个半世纪以前,为结束“三十年战争”期间的冲突,各方达成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制定了指导一般外交政策行为的原则。由此产生了把不再受宗教驱使的现存政治实体作为出发点的欧洲序。此后将近一个半世纪里,这一体系通过几乎是自发组成的相互制衡的同盟,把挑战者约束在这一均势中。该体系是:(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